Category

海外投资、贸易与环境

GEI成功举办“民间组织参与国际倡导平台”工作组内部交流会

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成功召开,同时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C20)会议平台也展开积极讨论,并发布会议公报。由乐施会发起资助的二十多家家非政府机构于2016年初发起成立不同的工作组,致力于在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C20)会议平台上明确倡导这一议题,推动二十国集团会议(G20)、金砖国家会议等国际对话机制的多个议程。工作组定期就可持续发展的各项议题展开交流和分享。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窗口,代表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中国开始在全球生产、消费、贸易和投资等领域扮演关键角色,在负责任投资、包容性增长、绿色供应链、碳减排等全球和区域性的环境、公众健康、 气候与可持续发展等议题上,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来自中国民间组织的参与、观点和声音。 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中国民间组织在国际倡导平台的作用,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及乐施会,于2017年12月19日上午共同组织了“民间组织参与国际倡导平台”工作会议,以共同探讨交流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国际倡导下一步发展方向和路径。 参加此次会议的民间组织约20家,其中包括国际民间组织和国内民间组织。除以前工作组的伙伴外,新的伙伴也加入了目前的国际倡导工作平台如北京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会、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华环保联合会、亚洲基金会等组织。 此次会议议题涉及可持续金融与投资、可持续发展目标、气候变化及性别议题。通过分享和交流,各个组织了解了阿根廷C20的准备现状,以及各工作组成员的未来工作计划。与会者表示,未来会持续关注阿根廷C20的进展,从而尽早开始参与国际倡导工作,不断提升中国民间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与燕京学堂一起探讨“一带一路”:GEI环境教育课程

为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GEI在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举办了4期研讨会,主题为“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解决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设想、策略和挑战”。 在每一期研讨会中,GEI专家和北大燕京学堂等学院的学者们一起,分析和讨论了“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政治、经济和环境基础。 什么是“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倡议,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海外基础设施项目,其沿线的65个国家,贡献了全球GDP的40%。除了可以解决中国钢铁和水泥产能过剩问题之外,“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中国投资和对外援助。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一带一路”还很抽象。  “一带一路”中国对外投资的6大走廊 (图片来源:WikiCommons) 环境保护和“一带一路”的关系是什么?  “一带一路”倡议备受瞩目,作为一个环保NGO,GEI十分关注“一带一路”对环境的影响和它的可持续性。 众所周知,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向前迈出绿色一步的重要机会。“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帮助中国深化国内低碳发展,确保海外投资符合绿色金融机制,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通力合作,走向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再次感谢燕京学堂在过去半年中与我们合作,并期待与这些杰出学者再次合作! 如果你喜欢本期内容,请和我们联系,创办你自己的研讨会。现在,GEI可以为相关环境问题(例如北京、中国和世界所面临的环境挑战等等),提供讲座或课程指导。与Kendall ( kendall@geichina.org)联系,今天就开启你的头脑风暴吧! 图片来源:GEI 第一期:中国“走出去”的背后 在进行了热烈的“一带一路”圆桌讨论后,燕京学堂学者对“一带一路”与中国整体发展战略的关系,有了进一步了解。 季琳主导了第一次研讨会(图片来源:GEI) 尽管“一带一路”与“丝绸之路”在名称和地理位置方面最为接近,但是其政策基础是针对东南亚地区的“走出去”战略。此外,“一带一路”所有项目的部署均根植于中国的西部发展战略。 图片来源:《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第二期:海外投资的环境与社会挑战 在本期研讨会中,我们的主题在于判断未来哪些利益相关方,在确保中国海外投资对环境无害方面是最关键的。 Kendall Bitonte组织课堂讨论(图片来源:GEI)...
Read More

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荣获2017年“福特汽车环保奖”

12月5日,2017年“福特汽车环保奖”颁奖盛典在上海圆满落幕,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荣获2017“年度公益环保组织大奖”。 图片来源:胡衡,明善道 本届福特汽车环保奖以“推动公众参与,共创绿色未来”为主题,旨在更好地挖掘和支持具有系统性思维的优秀民间环保力量。 今年,福特汽车环保奖进行了升级,设立了“年度大奖”1名及“年度先锋奖”10名,为总计11个环保机构授予2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作为福特汽车环保奖升级后的首位年度公益环保组织大奖获得者,GEI将继续推进海外项目的发展,为员工提供更多能力建设培训,向更多机构和组织传递我们的使命和愿景,以及推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GEI在缅甸的社区项目点 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在领奖时表示:“作为‘福特汽车环保奖’升级后的首位年度公益环保组织大奖获得者,我感到十分荣幸。该奖项给了我和我的伙伴们很大的鼓励,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肯定。奖金的非限定性资助,让资金使用灵活性很大,对于我们的机构发展来说是一场及时雨。非常感谢‘福特汽车环保奖’这个平台,它不仅为我们提供资金支持,还扩大了我们机构的影响力,也让我们更加自信地参与到社会环境治理中。” 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左)与福特中国首席执行官罗冠宏(右)——图片来源:杨剑坤,中国周刊  “福特汽车环保奖”始于1983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环保奖评比活动之一,参与者遍及全球五大洲的62个国家和地区。 2000年,“福特汽车环保奖”首次进入中国。17年间,该奖项在中国累计资助了410个优秀环保团体和个人,授予奖金2,210万人民币。 图片来源:福特更美好的世界项目官网 GEI曾于2008年和2013年分别获得福特汽车环保奖分奖项“自然环境保护项目奖”和“社区参与创意奖”,并且很荣幸今年可以再次获得认可。 GEI“草原社区协议保护项目-内蒙古乌力吉图沙化治理示范项目”获得2013年福特汽车环保奖分奖项“社区参与创意奖”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福特汽车环保奖显得更加有意义,因为它将重点放在了整个组合或机构的整体贡献上,而非某一特定项目。评审小组分析了每家候选NGO是如何开展系统性变革,以及如何在各领域支持公民环境保护工作。 对GEI来说,该奖项是对我们机构使命和能力的认可,并将帮助我们继续努力以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革。 GEI在青海省三江源的项目地 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在终审演讲时强调,GEI的特殊之处在于我们致力于通过研究、示范和政策建议,改善政府政策,撬动更大范围和更加可持续的影响,将环境保护工作从中国扩展至世界范围,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多赢。 作为唯一一家在海外开展项目的中国本土环境NGO,GEI在2017年实现了所有项目的国际化发展,与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保持一致。 2017年,GEI赴缅甸考察当地竹产业发展情况

《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讨论会

为加强境外投资宏观指导,优化境外投资综合服务,完善境外投资全程监管,促进境外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和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国务院发改委外资司在2014年5月起施行的《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基础上,顺应境外投资发展需要,总结境外投资管理实践,最终制定了《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本次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17年11月3日至2017年12月3日。 自2006年起,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开始关注并致力于推动中国政府出台投资贸易相关的环境政策,对企业境外投资的环境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引,同时提高中资企业的合规能力,帮助其履行环境和社会责任,防控投资风险。借此契机,GEI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海外投资法律体系,对企业海外投资管理办法展开了深入研究。 11月24日下午,讨论会在位于和平西桥的拾一区茶馆举行。参加此次讨论的人员包括学者、律师及国内外关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影响的民间组织。在短暂的三个小时讨论中,来自天津大学法学院的于亮博士和康桥律师事务所的任燕芳律师分别从理论和实际的角度,阐述了目前我国对外投资法律制度对海外投资企业的规制。此外,与会人员还同专家一起,针对目前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了逐条学习,并对相关法律条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我们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对本次会议的意见进行整理,并在规定日期前递交有关部门。

走进竹林:缅甸竹产业初步调研

2017年5月8日至15日,GEI“竹子小分队”在雨季到来前赶往了缅甸,进行了为期9天的竹业考察。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一直在推动缅甸竹业的发展。竹子是一种多用途的可再生能源,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GEI”竹子小分队”在缅甸当地的考察 – GEI 2017 2016年10月,我们组织了由缅甸竹藤商会、NGO和中小企业组成的六人代表团与中国顶尖竹子加工制造商会面,学习先进技术。(点击这里查看具体内容) 在这次的旅行中,我们考察了缅甸竹业的情况,并与当地知名企业家交谈。 让我们跟随Daw Yi Mon Thant女士,了解缅甸竹业的全貌吧! 缅甸竹业的发展新机遇 在缅甸的露天街市,你一定会看到出售各类编织竹篮、竹垫和竹帽等等竹制品的摊位。 虽然这些精巧的小产品占据了缅甸竹业发展的很大部分,然而它们却不是缅甸竹业的未来。 那么,竹业的未来究竟是什么呢?回答这个问题的是一位爱笑的缅甸女士。她叫Daw Yee Mont Thant,是一位在缅甸不断寻求竹业发展新方向的竹地板加工厂老板。 Daw Yee Mont Thant女士...
Read More

新报告:“一带一路”煤电项目中的中国身影

为了“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的顺利召开,中国在论坛召开期间关闭了许多工厂,并提前对公路进行了美化与整修。与此同时,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研究人员也就论坛的一项重要议事日程——煤电项目进行了探究。   5月12日,GEI海外投资、贸易与环境项目组发布了一份简短而有力的报告。报告分析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资助、承包与建设煤电项目的整体趋势。   该报告由GEI项目负责人任鹏及实习生刘畅和张力文合作完成,并正式发布。在此期间,中外对话(China Dialogue)对报告进行了推广,财新在媒体传播上为我们提供了帮助。 这份报告清晰地阐明了煤电项目的投资趋势,以及影响煤电项目承包与选址的主要因素,并表明了中国NGO在海外活动中的贡献。报告对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低碳发展的承诺提出疑问,并引发对“环境可持续性”这一重要话题的思考。 The Report in 2 Minutes 虽然目前中国海外煤电项目主要集中在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并且其中许多项目仍处于建设当中,但是中国参与煤电项目的总体趋势或多或少受到全球经济形势、东道国相关政策及清洁能源发展的影响。由于《巴黎协定》的签订和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新趋势,2016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煤电项目的参与程度开始回落。 对外工程承包是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煤电项目的最主要参与方式。由于提出了低预算、工期短等优势,中国五家大型国有企业成为了“一带一路”中三分之二的煤电项目竞标的赢家。 作为项目承包商,中国企业不享受项目利润,并且在项目的运营和管理中只有微弱的影响力。在许多情况下,中国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估是根据企业获得的项目数量以及全球市场扩张程度决定的。因此,对国有企业来说,承包商是他们在“一带一路”中最合适不过的角色。 中国NGO在“一带一路”中的角色 报告为中英双语,格式简单易读,以相关研究作为支撑,结合多种图表将信息可视化,从而简要概括了中国NGO在“一带一路”中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具体而言,作为联结国内外企业、政府、研究机构数据的第三方,NGO为实现“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客观且可靠的见解。 多年来,GEI一直积极倡导中国NGO在中国海外投资和环境活动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如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会议、G20和C20会议、中美、中缅和中非利益共享平台和多边谈话。 该报告是GE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煤电研究的第一步,可在我们官方网站上免费下载。 在项目负责人任鹏的带领下,GEI海外投资、贸易与环境项目组目前正进行实地调查,为研究提供更多分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

拥有这两项技能,海外投资未必再是高风险行为

众所周知,进行海外投资总是要考虑很多问题,无论是产品配送、市场营销、房地产选择还是雇佣职员,企业都需时时刻刻考虑如何节省成本,以及赚取更多利润。 因此,许多企业在经营海外生意时,将环保责任和与当地社区的合作抛诸脑后。 星巴克的绿色图标是绿色行销还是真正环保? 图片来源:星巴克 不可否认,用正确的方式承担环境责任是件费力的事情。企业必须折中考虑全体员工的需求,然后进行全面的信息公开和额外的尽职调查(指签署合约或其他交易之前,依特定标准对合约或交易相关人士或者公司的调查),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作为非政府环保组织,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理解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面临的压力,然而我们同时也认为中国企业对环境知识的了解程度和相关政策的制定仍有待提高和完善。 建设中的埃塞俄比亚北部的特克泽大坝 该项目始于2009年,主要由中国企业出资和建设 图片来源:耶鲁环境360(2017年3月28日) 正如我们在《中国“走出去”系列报告》中所提出的,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进行环境与社会影响的评估能力,中国企业常被打上管理不当和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标签,给中国的国际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 我们曾研究过到底是哪些方针、政策和运营模式影响着中国企业“走出去”,也曾对中国企业管理者展开培训,培养其企业责任意识的形成。 2015年,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女士 在北京企业社会责任培训会上为中国企业管理者做讲座 图片来源:GEI 所以,我们意识到,为了真正实现改变,我们必须从商业的角度思考,而不是单纯一味强调生态影响。所以,今天让我们来谈一谈“风险问题”。 什么是 “风险”? 风险是一个商业决策的未知影响的定性价值(有时也含有定量价值)。没有任何一个决策可以避免风险,并且决策双方都存在一定风险。通常情况下,决策的净风险越小,企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在考虑风险情况时,企业往往不会考虑金钱问题。但是,当一个企业不得不持续清空并过度花费自己的风险资产时,这意味着该企业运营状况不良。于是,找到降低风险的方法是关键。 这里,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解释一下。 “你上班要迟到了,于是没有时间来打理你的头发。” 选择A:立即出门并且准时到达工作岗位,但是看着像个乱糟糟的懒汉。 -风险:你的上司可能会批评你打扮得不够专业。...
Read More

携手同心,中缅林业合作取得新突破!

习近平会见缅甸总统吴廷觉——CGTN 2017年4月10日,缅甸总统吴廷觉在访华期间与习近平进行会谈,并在会谈后签署了包括经济发展和能源技术在内的9个合作项目。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两国间的林业合作。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木材生产国和贸易国,而缅甸森林资源丰富,拥有世界 60%的柚木储量,以及大量檀木、酸枝木等名贵硬木品种。中缅木材贸易往来密切,中国甚至已成为缅甸最大的木材进口国之一。然而,木材贸易在提高双边经贸合作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非法采伐和木材走私等等,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 中缅边境被缴获的非法木材(图片来源:GEI,2015) 1. 中缅林业合作大事表 中国和缅甸政府在解决非法木材砍伐与木材走私问题上已经开展合作。刚刚签署的备忘录,则为双边林业合作奠定了框架和基础。此前,双方就这一议题已经展开的合作包括: 2006年 2006年中缅两国同意实施“云南省对缅甸木材矿产合作管理暂行办法”,旨在管制非法木材贸易发生率较高的陆路口岸。此后不久,缅甸政府颁布法令: (1)所有木材出口需从仰光港经海路出口,并由缅甸木业公司盖章确认,方为合法出口的木材; (2)缅甸政府视任何其它途径出口的木材为非法贸易。 但是,一个国家并没有义务遵守和执行另一个国家的政策,因此对于中缅贸易而言,除《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有相关规定的限制贸易木材种类以外,其它木材只要顺利从缅甸陆路出关到达中方口岸,且具有完备的入关手续,按照中国的政策,即为合法进口的木材。 缅甸境内堆积的非法原木(图片来源:GEI, 2015) 2014年4月 缅甸政府开始全面禁止原木出口,并寻求中国方面对此项政策的支持与配合。 2015-2016年 在GEI和中国林业科学院的协调下,中国国家林业局与缅甸资源环保部开展了多次互访交流与对话磋商,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增进了对双方政策的了解和互信。其它参与方还包括中缅双方的海关部门和林业行业协会。 2015年9月,云南省开始暂停从陆路口岸进口缅甸木材。中缅双方两国林业谅解合作备忘录的商榷工作也在同一时间展开。 暂停陆路进口的举措极大地减少了中缅边境非法木材贸易。据英国环境调查署(EIA)2016年上半年的一份报告,中缅非法木材贸易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大幅下降。 GEI促成中国林业代表团与缅甸林业部门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推进双边林业合作(图片来源:GEI,...
Read More

中国象牙禁贸令,不是只有关门歇业这么简单

对全球各地关注大象保护的人们而言,2016年12月30日是个大日子,因为中国国务院发布了有关有序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通知{阅读我们以前的GEI见解了解相关细节}。 自觉地关闭境内合法象牙市场不仅显示了中国政府遏制盗猎保护非洲大象的决心,更展现了在大象保护上的国际领导地位。 国际间传来的掌声与欢呼仍在耳边回响之际,转眼已经到了3月。国家林业局于3月24日公告《分期分批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的定点加工单位和定点销售场所名录》,共计12个加工单位和55个销售场所将在三月底正式熄灯歇业。 一切似乎都按着国务院规定的节奏走着,顺利且美好。是如此吗?难道禁贸就只是让合法象牙加工厂和销售点关门大吉,非洲大象必然得救吗?其实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 其实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 歇业只不过是揭开了禁贸序幕 三月底停业的加工单位和销售场所在歇业后,首先要烦恼的是:该如何处理手中剩余的原料库存和没能来得及卖出的成品。 没能即时脱手的象牙在企业歇业后就失去了变现资格,不仅投入的成本不能回收,还可能导致资金周转不顺。企业没了钱又怎么谈转型、怎么谈安置下岗员工呢?同样的问题相信也会发生在今年年底歇业的合法企业身上。 这事比你想得复杂 那可怎么办?我们是该双手一摊说”你们就摸摸鼻子认栽吧!“话可不是这么说。这事要处理不好,中国象牙禁贸可就形同摆设。有那么严重?真的有… 如果相关的政府管理单位对于合法企业的库存变现、资金周转问题置之不理,也不打算回购原料和成品的方式给予企业经济上的补偿,企业为了求生存只好在歇业以后以不正当的方式将手上库存出售,使得合法库存流入黑市贩售。 中国境内的象牙黑市多是透过聊天室或熟人引荐等线上方式交易,相当隐密,执法难度倍增。若日后合法库存流入黑市使得非法交易更加热络,而执法单位却难以将这些不法份子绳之以法,禁贸令实施成效就相当令人忧心了。 除了黑市,这些合法象牙库存也可能透过借尸还魂的方式回到市场。现在市面上的牙雕制品除了现代象牙,还有一种就是猛犸象牙。单凭肉眼,没有经验的买家或是执法人员很难区分这二者有什么不同。这提供了有心人一个绝佳的管道在禁贸后将手上的合法库存脱手洗白。这种情况下,倒楣头大的依旧是我们辛苦的执法人员。 条条大路通罗马 如果相关的政府管理单位没有提供经济补偿的计划,又不希望合法库存流入黑市削弱政策执行成效,在年底全面禁贸实施前订立一系列库存核实、封存和稽查的相关办法并彻底执行,也不失为一个防患未然的方法。

活动回顾 | 扬帆远航,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

近年来,中国民间组织逐步壮大并开始走上国际舞台。虽然新生的中国民间组织充满活力,但是通往国际舞台的道路却充满挑战。 日前,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携手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举办了一场关于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的座谈活动,与一群热爱中国公益事业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了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的问题和现状,分享了自己参与国际事务的经历,同时也展望了中国民间组织的未来。 (从左) 黄思然、 Elizabeth Knup、 张经纬、与范伊伊 – GEI 2017 来自GEI海外投资贸易与环境组的项目官员,同时也是《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报告作者张经纬是本次座谈活动的主持人。在为大家简单介绍了近年来中国民间组织发展现状及相关国家政策后,向在座三位嘉宾提出了关于“中国民间组织是否应该‘走出去’”的问题。 座谈进行中:(左起)张经纬,范伊伊,黄思然与Elizabeth Knup – GEI 2017 中国民间组织是否应该“走出去” 中国民间组织应该“走出去”,因为这帮助组织自身的发展 Elizabeth Knup, 福特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认为,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是十分必要的,但现阶段并非所有中国民间组织都需要“走出去”。Elizabeth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位置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中国民间组织开始尝试“走出去”。Elizabeth强调,中国民间组织若想“走出去”,必须清楚了解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明确自己在国际舞台上所能扮演的“角色”。 中国民间组织应该“走出去”,如果组织了解海外市场和社会情况 缅评社微信公众号主编范伊伊向大家分享了她参与缅甸项目的经历。范伊伊从公共事务的角度阐述了她对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的理解与看法,并且将她独有的“三步走”原理与大家分享——第一步为确立“走出去”的需求;第二步为派遣人员海外考察;第三步则真正是研究机构和民间组织自身的“走出去”。 中国民间组织应该“走出去”,如果组织与利益相关者有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Read More

You are donating to : Global Environmental Institute Fund

How much would you like to donate?
$10 $20 $30
Would you like to make regular donations? I would like to make donation(s)
How many times would you like this to recur? (including this payment) *
Name *
Last Name *
Email *
Phone
Address
Additional Note
paypalstrip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