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巴西合作新篇章|GEI持续支持中巴可持续农业与绿色金融合作
0 Comment
巴西总统卢拉应邀于4月12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其间,中巴签署多达15项双边合作文件,其中涉及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根据两份联合声明的内容,随着中巴继续深化各领域经贸合作,包括气候变化、森林保护、可持续投资与金融等环境相关议题也被列入双边合作的重点。 2023年是中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30周年,明年将迎来两国建交50周年。中国愿积极探讨共建“一带一路”同巴西“再工业化”战略对接,稳步推进现有重大合作项目,深挖农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航空航天、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潜力,探索加强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等合作,欢迎更多巴西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据彭博社3月25日报道,在卢拉抵达北京之前,已有数百名巴西农业企业的代表“涌入北京”,以寻求增加对华出口合作,并吸引更多投资项目。此次随卢拉一同前行的,除39名国会议员外,还有来自140多个行业的240名企业代表,访问团队阵容堪称“豪华”。 4月13日,巴西环境与气候变化部(MMA)国际合作司司长Rafael Rodrigues代表其新任部长Marina Silva到访GEI办公室,并就双方在中巴环境领域的相关工作进行了交流。 GEI向Rodrgues介绍了GEI作为中国NGO,对可持续农产品供应链的环境、生态、气候减排影响等问题的关注和行动,Rodrigues对于GEI正积极搭建中国与巴西政府、研究部门、企业、NGO与社区多层面的双边交流平台表示了赞扬,他认为,加强双边持续交流,形成双边共识,是中巴可持续发展合作的关键。他也欢迎GEI在未来工作中继续和巴西环境与气候变化部及其他相关部门保持沟通。 巴西是中国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国,占中国大豆进口的60%,牛肉进口的40%。截至2022年,中巴贸易额连续5年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连续14年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巴西十分看重同中国在贸易和农业领域的对话合作,牛肉、猪肉、大豆、棉花产品的出口成为了本次访华活动的重要议题。同时,巴西希望进一步同中国深化合作,与中方共同制定合作战略,防止农业扩张损害环境。 3月22日,巴西农业和畜牧业部部长卡洛斯(Carlos Fávaro)与“阵容庞大”的商业代表团一起抵京,并参加了23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巴可持续农业与绿色金融合作座谈会“。 “中巴可持续农业与绿色金融合作座谈会”由中巴企业家委员会(CEBC)、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FS)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CFNA)联合主办,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和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共同支持主办。法瓦罗与来自巴西农业、农产品(牛、猪、油脂、棉花等)行业协会、企业等的15位代表,以及中国金融投资业、农业经贸行业协会及贸易公司、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等30位代表共同参加,并就中巴可持续农业经贸投资展开对话。 巴西农业和畜牧业部部长卡洛斯·法瓦罗、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博士、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曹德荣和巴企业家委员会执行董事克劳蒂亚·特雷维桑(Cláudia Trevisan)为会议致开场辞。 会上,中巴双方围绕绿色可持续与低碳农业、农产品的倡议、政策和标准,以及绿色金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信息交流,并就务实合作交换意见。双方代表就中巴两国农产品经济贸易依赖性、共同发展利益及共同发展责任等问题达成基本共识。... Read More
UNFCCC COP27|GEI与法定亚马逊地区可持续发展州际联盟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
在正在埃及举办的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与巴西重要区域政府部门——法定亚马逊地区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是继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与巴西马托格索州州政府等三家机构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之后,来自中巴两国机构拓展合作意向的又一举措。本次签署意味着双方将共同推动更多来自中国和巴西法定亚马逊地区的利益相关方在可持续农业发展、大宗农产品贸易、食品安全与卫生、森林恢复、可持续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交流、探讨合作。 法定亚马逊地区是1953年依巴西联邦法设立的行政管辖区域,位于亚马逊雨林和盆地,由九个州组成。该行政体的建立推动了地区发展布局,并保证了亚马逊雨林和盆地的生态保护工作。 双方签约仪式于埃及时间2022年11月15日下午两点半在会议亚马逊馆举行,中巴多位州际、部委领导、企业高管、行业协会等相关方参与并见证此次签约仪式。 巴西马托格索州州长先生Mauro Mendes首先为签约表达了祝贺,并表示中国、巴西两国市场在农业、食品和矿物等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食品安全这个世界级挑战,法定亚马逊地区九个州愿意同中国拓展在此领域的对话和伙伴关系。同时,巴西将提高执法能力,落实并完善现有的环境法律,做到保护环境且保证食品生产,向重要市场输出合法合规且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商品。 GEI理事会主席张冀强博士随后为签约仪式致辞,张冀强博士强调此次会议的重要性在于两个大国之间终于在气候承诺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就贸易、环境等问题直接对话。中巴贸易相互依赖,双方理应正视环境问题,使其贸易和经济更顺畅、更可持续。中国粮食供应正在进行多脉络布局,考虑到巴西新一届政府对毁林议题的重视程度、以及巴西农业部分对碳中和农业的研发,这都将使巴西农业在国家粮食市场更具竞争优势。 巴西帕拉州州长先生Helder Barbalho最后在开幕环节致辞,Helder Barbalho先生表示拥有亚马逊的巴西永远是气候问题的主角,也是全球粮农保障、肉类蛋白供给的关键,合法合规的生产、气候平衡、可持续性是巴西重要使命。从本次的合作签约开始,我们愿同中方一道继续开发双边新的贸易领域,加强两国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在接下来就“巴西和中国农业政策”主旨发言环节,巴西农业部创新、可持续发展和灌溉部门负责人Cleber Oliveira Soares先生提出低碳农业已成国家战略,创新将是法定亚马逊地区发展关键,这包括开发多项低碳、碳中和农业和养殖技术和方法,建设与农业相关生物能源产业,并向中国学习电子农业、全息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 巴西马托格索州州政府经济发展部门负责人Cesar Miranda先生在主旨发言中强调了马托格索州州多角度开发政策以确保政策民主性,这包括2022年制定的总额为2000万美元的小农无偿贷款,以支持其保护临近生物群落、配合政府政策并合法合规生产作业。Cesar Miranda先生还指出中巴农业贸易应迈向有技术含量的工业化进程。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博士作为中国代表团代表参加签约仪式。王毅院长从环境政策、农业政策到贸易政策等多个视角分析了中巴合作前景;其中,王毅院长尤其指出可持续供应链的建设离不开两国信息技术的合作,也应融入包括南南合作等成熟机制,中方正针对此领域建立负责机构和组织。 在圆桌讨论环节,多位企业、协会和外交人士就中巴外交与合作及行业优秀案例发表演讲。中粮国际副总裁兼巴西和北美粮油业务董事总经理王云超先生在COP第一周大会上发布行业路线图之后参加了我们的签约仪式。王云超先生提出中粮国际为巴西农产品进入中国的提供直接渠道,并负责任的保护亚马逊群落,具体行动包括建立大豆可追溯体系、多机制支持当地农民等。 巴西驻华使馆农业可持续发展部门负责人马云飞先生提出自然资源对社会和经济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马云飞先生肯定了巴西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国际范围内粮食安全的重要影响,提出为保障粮食安全且遵守巴西的环境承诺,政府、市场等不同部门应围绕共同目标联合起来、共同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中国肉类协会协会自2017年在此议题上的工作及2021年《肉类产业绿色贸易规范》,类协会副会长高观先生指出中巴合作在气候平衡和供应链可持续性方面的关键作用已经形成了共识,两国在农业和环境政策方面的交流逐步深入,确立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并就肉类贸易合作中如何保护热带森林、增强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规则进行了沟通。 结合和中国陕西省政府、学术机构和企业多年的交流、合作,巴西马州肉类研究所所长Caio Penido先生认为中国需要可持续的、承担社会责任的肉类产品供给。Caio Penido先生介绍了在COP27大会上发布的绿色护照机制,表示巴西马州的牛肉将在低碳、碳中和、追溯技术等领域不断尝试和突破,提升品牌价值并保护环境。... Read More
GEI与巴西马托格罗索州就促进双边可持续肉类产品价值链达成合作意向
2022年3月8日,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马托格罗索州政府、马托格罗索农业和畜牧业联合会和马托格罗索州肉类研究所共同在线签署了双边可持续肉类产品价值链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共同努力促进中巴双边可持续肉类产品价值链和中国低碳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马托格罗索州州长在内的四方机构代表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和行业代表参加了本次签约仪式。 巴西驻华大使馆农业可持续发展部门负责人马云飞先生为签约仪式致开幕辞。马云飞先生指出,巴西2021年颁布的《适应气候变化和低碳排放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部门计划(2020-2030)》(简称ABC+计划)与我国的《“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高度吻合。马云飞先生表示,此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是多方协作的成果,未来将有效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绿色有机产品消费、可持续产品认证等领域的发展。 随后,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粮油部主任陈颖女士进行了开幕致辞。陈颖女士肯定了本次中巴可持续供应链和认证体系合和研究和实践价值,同时鼓励巴西政策制定者、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把有效的理念和技术手段带到本次双边合作中来,推动中巴双方农业可持续发展。此外,陈女士强调,当前中国是巴西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巴合作将提升两国人民的共同福祉。 随后的签约环节中,本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约方分别进行了发言。首先,马托格罗索州州长Mauro Mendes先生表达了马州推动绿色经济的决心。他指出,低碳农业发展会给中巴双方带来更大的发展动力,帮助两国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助力全球减排目标。 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女士在发言中指出,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是中国本土非政府组织促进双边合作的第一步,随后中巴将围绕粮食安全、绿色农业、良好实践和脱碳技术开展交流对话和联合活动,共同探索巴西“碳中和”牛肉规模化进入中国市场的路径以及我国建立“碳中和”牛肉认证体系的可行性。 马托格罗索农业和畜牧业联合会主席Normando Corral先生(下图左二)在致辞中强调,此次与GEI的合作遵循了透明原则,向中方伙伴和广大利益相关方证明了马州的农业生产是在清晰的财政和法律框架内进行的。此外,农畜牧业联合会借助本次合作宣传当地的实践经验,传播热带地区农业生产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最后,马州肉类研究所所长Caio Penido先生为签约方介绍了潜在试点项目。Caio Penido先生指出,若要在中巴两国间建立一个强大而持久的市场,同时推动中国进口安全、优质和可溯源的巴西牛肉产品,四方可在绿色融资机制、认证产品和体系、可持续技术转让、集约化和低碳化牛肉生产等领域开展务实的项目合作。 GEI、马托格罗索州政府、马托格罗索农业和畜牧业联合会和马托格罗索州肉类研究所在巴西驻华大使馆马云飞主任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陈颖主任及所有参会嘉宾的见证下,签约了本次合作谅解备忘录。 签约仪式结束后,来自各国社会组织、认证行业及学术界代表进行了主旨发言。 中欧环境项目欧方主任、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英国)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龙迪先生认为,此次签约是一次正能量的传递,它将是政府、非政府组织、行业协会等多主体共同合作的典范。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副总经理刘清芝女士从专业角度强调了清晰的标识和准确的绿色低碳信息,是建立相互信任的桥梁。同时,中巴合作为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和实现我国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来自大自然保护协会(美国)的David Cleary先生认为该合作谅解备忘录是中国非政府组织首次与巴西州政府在可持续农业领域签署的合作协议,它将积极推动中巴两国应对气候变化、保证粮食安全和实现碳中和目标。 华南农业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乐天先生作为我国热带农业科学技术专家,愿意支持签约方在可持续农业、食品安全、肥料控制、碳中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Earth Innovation研究所巴西问题研究专家Joao Shimada先生表示,本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将推动马州2035碳中和计划,同时加速碳中和产品出口的质量控制、检验检疫、环境、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战略统一。考虑到中巴双方的相互依赖性,他建议在农业衍生和支撑行业,例如生物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开展合作。 在签约仪式的最后,巴西马托格罗索州经济发展秘书处负责人Cesar Miranda Lima先生和GEI指导委员会主席张冀强先生发表了闭幕致辞。Cesar Miranda... Read More
COP26主题边会|新承诺下的中巴农业供应链可持续发展与生物群落保护
当地时间11月1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UNCCC COP26)世界领导人峰会上,巴西环境部长若阿金·莱特先生在讲话中承诺,将巴西2030年的减排目标从43%提高至50%,并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莱特还表示,巴西将于2028年彻底杜绝非法毁林。 11月8日,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举办COP26主题边会——“通过政策转型和技术创新支持中巴农业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与中巴政府官员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学者、企业家、非政府组织代表一起,共同讨论新承诺下中巴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如何通过协同合作,实现巴西减排与打击非法毁林新目标。本次会议由GEI海外投资、贸易与环境项目经理任鹏主持。 巴西:通过政策推动,落实减排和杜绝非法毁林目标 巴西农畜牧业和食品供应部可持续生产和灌溉司司长Mariane Crespolini女士为本次边会致辞。Crespolini女士从政策机制、农业技术、成果展示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巴西10年来的政策改革,并介绍了涉及农业适应与低碳排放的国家“ABC计划”。计划旨在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以完成降低毁林的目标。 位于巴西中西部的马托格罗索州近年大力发展农牧业,已成为巴西最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农业大洲,也是对华大豆出口的重要供应方之一。马托格罗索州环境部常务秘书长Alex Sandro Marega先生在主题演讲中介绍了马州在生态保护和减排方面取得的成果。为平衡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马州落地了一系列创新型碳中和项目,逐步建立了环境认证系统,并通过Produce Conserve Include(PCI)机制等多方面努力,力争实现森林友好和减排目标。 经济互补:中巴双边贸易有望再破纪录 为深化中巴农业利益相关方的交流与合作,助力双边可持续农产品价值链发展,会议邀请了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曹德荣先生,为与会嘉宾介绍中巴贸易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曹德荣先生认为,中巴经贸合作在过去十余年中呈现的高发展态势,其根本原因在于两国间高度互补的经济关系。他表示,今年年底中巴双边贸易总额有望突破1200亿美元,成为中巴贸易史上新的里程碑。 主题发言环节,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王毅博士从农村社区建设和国家公园机制的角度,提供了可供巴西参考的低碳战略和毁林解决方案;通过运用大量政府官方信息和科学研究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周志伟所长分析并阐述了中巴双边农业投资类型与贸易合作方向;Earth Innovation Institute(地球创新研究所)所长Daniel Nepstad先生从碳中和贸易链、碳抵消、技术转让和对非洲外交等方面,为中巴双边外交与合作提供了新的见解;中环联合认证中心的曹丹丹女士从认证机制的角度,解读了巴西碳中和牛肉标志的优势及其所带来的启示,并阐述了该机制亟待改进的部分。 圆桌讨论环节,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陈志钢博士从国家政策和市场运营的角度,解释了合力共治供应链中的不可持续因素;英国林冠组织Trase项目负责人Andre Vasconcelos先生,就巴西农产品背后的毁林风险和气候变化风险问题,阐述了巴方2028杜绝非法毁林目标的重要性;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粮油部主任陈颖女士从务实的商务管理和进出口贸易角度指出了巴西方认证机制需要改进的问题,以更好地与我国市场衔接。 会议最后,GEI理事会主席张冀强博士为会议进行了总结致辞。他表示本次边会的举办适逢其时,希望来自中国、巴西,以及世界各国的合作方与利益相关方与GEI一起,为中巴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农业供应链发展奉献力量。
GEI成功主办“联合打击濒危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中国、柬埔寨、老挝能力建设与交流会”
2021年10月26至27日,在国家林草局濒危野生动植物犯罪研究所的支持下,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在云南昆明主办了“联合打击濒危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中国、柬埔寨、老挝能力建设与交流会”。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孟宪林先生、柬埔寨农业林业和渔业部林业局副司长Dany Chheang先生代司长Keo Omaliss先生、老挝农业林业部林业司司长Bounpone Sengthong先生、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女士,以及国家濒管办云南省办事处二级巡视员李鹏先生,分别进行了会议开幕致辞。 本次会议旨在促进中国、老挝、柬埔寨三国执法人员的政策与技术交流,提高共同打击区域和国际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的能力。超过60名来自中、老、柬三国的政府官员、执法人员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就各国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政策和跨境执法合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其中线上参加会议的有柬埔寨、老挝部门包括柬埔寨农业林业和渔业部林业局,柬埔寨海关与税务总署、老挝农业林业部林业司、老挝南塔省农业林业厅、老挝丰沙里省农业林业厅等。 中国、柬埔寨、老挝“打非”政策梳理 中国:加强多部门协同合作,促进国际“打非”合作 中国历来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执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已多次强调并坚决取缔和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维护公共安全和生态安全。 首先,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孟宪林先生为大家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在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方面采取的措施和行动。除加强栖息地保护和恢复等措施外,我国还建立了多个执法联系协调机制,如:全国打击走私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全国口岸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全国打击野生动物非法活动部际联席制度以及部门间CITES履约协调机制。通过横向联合、上下联动、内外协作的方式,我国每年都组织推进了多个专项执法措施和行动,产生了良好效果。同时,中国也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与国际社会的密切合作。 关于未来中国“打非”发展方向,孟司长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提高站位,坚持保护优先;2、充分履行责任义务、加强联合协作;3、加强与老、柬等邻国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联合协作模式,树立典范;4、综合施策,把保护执法与科学利用、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 随后,“眼镜蛇二号行动*”国际协调组共同主席、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物保护司副司长万自明先生,为大家介绍了中国国家林草局为强化保护执法而采取的管理措施,例如:牵头召开由27个部委组成的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组建预防和打击网络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工作组(特别是电商平台),以及有效的补偿机制等。在关闭禁食野生动物养殖场后,中央已对养殖户进行了约70亿人民币的补偿,以更好地促进野生动物保护。此外,万自明先生还表示,在预防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方面,“乡村护林员”和“义务监督员”扮演着重要角色。 万自明先生表示,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强与野生动植物分布国、过境国和目的国特别是周边邻国的执法合作,并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严格履行CITES规定,严格管理濒危物种国际贸易;2、加强与ICCWC成员组织、区域性野生动植物执法组织以及各缔约国的履约执法合作,合作打击走私野生动植物活动;3、继续举办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履约执法援外培训班,邀请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来华交流,推动合作;4、酌情组织或者参加区域性、国际性联合行动,携手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活动5、加强非法贸易信息或者情报交流,推动多双边合作查处相关走私案件6、开展人员互访活动,交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和执法经验,提升工作水平;7、组织境外宣讲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在外商务、劳务和援外中国公民开展普及公约和政策法规知识活动;8、继续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宣传教育活动,遏制非法购买、携带、托运和邮寄濒危物种及其制品活动的发生。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秦天宝教授梳理了中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强调了法律在野保工作中的“杠杆”作用,并表示应避免“极端”保护的发生;昆明海关副巡视员王宏先生介绍了昆明海关CITES公约履行情况,并介绍了云南与周边国家海关机构的履约合作;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高级项目顾问李纯先生介绍了常见的跨境走私热点物种及其制品,例如翠鸟和小叶紫檀等。同时,他表示应加强对边境地区居民的生物多样性知识宣传,以更好地推进生物多样性和跨境走私热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柬埔寨、老挝:ASEAN-WEN与跨境执法合作 2005年12月1日,东盟野生动植物执法网络(ASEAN-WEN)正式启动。ASEAN-WEN是一项区域性机构间和政府间倡议,旨在打击濒危动植物的非法跨境贸易,帮助各国共享信息,以解决跨境野生动植物犯罪。作为全球最大的野生动植物执法网络,ASEAN-WEN由10个东盟国家的执法机构组成,即: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越南和泰国。 Freeland Foundation国际管理委员会主席Steven Galster先生介绍了东盟区域打击野生动植物走私的相关政策和ASEAN-WEN的构成和具体合作方式。ASEAN-WEN会定期进行执法培训项目,其中包括护林员培训、侦察培训和水生动物介绍。这些跨国培训带来了一系列国际执法行动,2018年至2012年期间,ASEAN-WEN共破获案件总数943起。同时,网络还涉及一些非传统利益相关方,如金融犯罪等。网络曾通过资金和电话线索破获重大跨境走私案件。 柬埔寨林业部门是一个专门负责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国家机关,同时也是柬埔寨境内的ASEAN-WEN联络点。根据柬埔寨农业林业和渔业部林业局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司副司长Hort Sothea先生的介绍,柬埔寨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以重点物种为依托,并根据涉案物种受威胁程度的不同,制定了三类林业违法行为。同时,柬埔寨还成立了“野生动植物救助机动队”和针对非法象牙贸易的跨机构专项小组,以更好地营救和打击境内野生动植物犯罪。 2004年5月30日,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缔约方。近年来,老挝出台了大量法律法规以预防、遏制和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其中包括:2016年实施的加强木材采伐、运输和商业活动管理的第15号总理令和2018年出台的加强禁止野生动植物管理和监察的第5号总理令等。 与柬埔寨一样,老挝也是ASEAN-WEN的成员国之一,并在联合执法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老挝农业林业部林业司陆地与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处副处长Keophouvong... Read More
GEI参与观中社举办的野生生物保护线上会议
6月13日,GEI海外投资、贸易与环境项目官员张经纬参加了由观中社(Young China Watchers)举办的关于中国野生生物贸易和农业转型的线上讨论会。会议由英国伦敦观中会主任Ankur Shah主持,其他参会人员还包括环境调查机构专家Aron White,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周晋峰博士。 此次讨论会之前,中国刚刚禁止了穿山甲鳞片作为中药材使用。当全球环保人士为此雀跃之际,此次的会议的专家们却指出,禁令的执行可能比想象中更加复杂。除此之外,会议还涉及一系列野生生物保护话题,包括最近中国正在修订的野生生物保护法和非法野生生物贸易问题。 此次讨论会之前,中国刚刚禁止了穿山甲鳞片作为中药材使用。当全球环保人士为此雀跃之际,此次的会议的专家们却指出,禁令的执行可能比想象中更加复杂。除此之外,会议还涉及一系列野生生物保护话题,包括最近中国正在修订的野生生物保护法和非法野生生物贸易问题。 周晋峰博士表达了他对穿山甲保护的担忧,认为当务之急是将其从中国药典中删除,否在穿山甲很有可能在五到十年内彻底灭绝。他同时认为,非法鸟类市场和电鱼等活动也是对野生生物的极大威胁,并提到电子商务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濒危野生生物制品的销售。周博士提到的与电子商务有关的两个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卖方平台的管理和约束,以及大量在线销售野生生物制品的商贩。尽管平台具有跟踪和关闭销售珍稀保护生物商家账户的能力,但他们并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此外周博士还补充说到,即使关闭了销售非法野生生物制品的账户,他们很容易通过其他途径开始再次售卖。 在讨论非法野生生物贸易之前,张经纬介绍了GEI以及我们在防止非法林业和非法木材贸易开展的工作。经纬表示,GEI开始关注野生生物贸易的原因是它已经成为了全球重点关注的问题,而中国则是非法野生生物制品的主要消费国。在讨论了中国采取的几种现有办法(例如减少需求、改进现有政策执行力以及强调国际合作)之后,经纬谈到了非法野生生物贸易在中国南部边境和东南亚地区的溢出效应。她提到在缅甸出售的商品,例如象牙、穿山甲鳞片和虎头颅骨等可以通过非法贩运进入中国的云南、广东等城市。 最后,经纬强调了中国和其他国家在野生生物贸易供应链上合作,野生生物保护认识的提高、海关官员执法以及双边协定等问题的重要性。她说,尽管这些工作在短期内很难看到直接影响,但为了实现未来的变革,它们仍然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从UNFCCC COP25到CBD COP15: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剁手的双十二,我们在冬日的马德里也“剁”了两场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UNFCCC COP25)边会,与参会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就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和中国—东盟气候合作的实践、挑战与机遇进行了分享和讨论。 在下午第一场举行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红树林保护及可持续农林产品为例”官方边会上,来自中国和巴西的官员和专家介绍了红树林保护和可持续农林产品贸易在NBS的框架下,如何更好地贡献于生态系统保护及气候变化的减缓与适应。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与国际合作中心主任马爱民在致辞中介绍了NBS对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以及中国推动NBS经验与案例总结的工作,提出应当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减少融资项目的毁林影响、增加绿色投融资、开展可持续农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工作与合作。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王毅副院长就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谈判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验启示,以及构建全球绿色价值链和中国贡献进行了主旨演讲。王毅提出,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COP15可以借鉴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经验,推进量化的保护地占国土面积目标、国家自主贡献保护目标等的制订和落实,并通过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MRV)的监测评估方法及保护融资手段,提高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与成效。 中国是初级产品的全球最大消费者之一。针对农林产品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原始林采伐及其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王毅提出可以优先考虑通过政策要求和企业行动,开展全球绿色价值链试点并总结形成大豆、棕榈油和林产品绿色价值链的最佳实践,创建“全球绿色价值链南南合作平台”或利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推动生产国的能力建设及针对中国企业的培训等,支持大宗商品的绿色低碳生产。 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陈光程研究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品国际贸易研究中心宿海颖秘书长、亚马逊环境研究所执行主任兼巴西气候、森林与农业联盟联合协调人André Guimaraes,以及GEI海外投资、贸易与环境项目经理任鹏在会上分别就中国的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实践、中国—东南亚区域红树林保护合作、企业对于木材合法性体系相关规定的反馈及中国开展木材合法性体系试点的进展、亚马逊生态保护及农业(特别是大豆等主要贸易产品)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性,以及中粮集团推动负责任大豆采购的实践等内容做了介绍和分享。 GEI理事会主席张冀强博士在总结中强调,中国在生态系统保护,特别是天然林禁伐、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红树林修复及生态补偿等方面已经有了许多年的政策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作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通过国际和南南合作,向更多发展中国家介绍和推广,为202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COP15及气候变化NBS做出中国的贡献。
GEI参加《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第18次缔约方大会
GEI代表作为观察员参加了CITES中缅非正式双边对话 图片:GEI 8月17日至22日,GEI海外投资、贸易与环境小组和执行主任金嘉满女士共同作为观察员参加了在瑞士日内瓦举办的第18届世界野生动物大会,简称CITIES-COP18。 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是政府间的多边条约,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野生动植物出门和进口的限制,确保野生动物和植物的国际交易行为不会危害到物种本身的延续。来自169个成员国政府的管理部门在不同的工作组和会外活动期间讨论出了107份工作文件和59份附录修正提案。 8月17日,来自中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管理局与GEI共同举办了“我们的共同责任和一致行动:从源头到目的地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链”边会。此次边会表明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打击国际野生动物贸易链的承诺和决心,并获得了来自其他国际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赞赏。 CITES通过设置受到灭绝威胁的物种的贸易配额或者禁令来规范野生动物贸易。它的三个附录涵盖了受不同程度保护的物种:附录I列出了CITES中最濒危的动物和植物,是完全禁止进行商业和国际贸易版的。而附录III中则是特定CITES成员国(缔约方)需要国际贸易管制的野生动物和植物物种清单。 下面是本次CITES大会上做出的部分重要决议。 关于动物 研究表明,在日本水獭咖啡馆越来越受欢迎的情况下,作为宠物的水獭数量激增。因此,小爪水獭和江獭将被列入附录I,受到最高等级的贸易保护措施。 在日本原宿,哈里动物园咖啡馆的水獭出来接客。 图片来源:Leighton Literature 尽管遭到津巴布韦的强烈反对,大会代表们还是通过了禁止将任何捕获的野生大象转移到动物园等圈养场所的决定。因为气候危机和非法捕猎和贸易,生活在喀麦隆、刚果民主共和国(DRC)、南苏丹、莫桑比克、乌干达、坦桑尼亚和卢旺达等19个国家的长颈鹿的9个亚种,历史上第一次被全部列入附录II。 在海洋保护的大趋势下,18种鲨鱼和鳐被添加到附录II,这意味着在没有证据证明捕捞不会损害其生存机会的前提下,这些生物将不能在进行贸易。这其中包括灰鲭鲨。它的鱼鳍和鱼肉常常被用来制作鱼翅汤,因此数量急剧减少。虽然包括中国和日本在内的40个国家投票反对该提案,但该修正案将加强对这些濒危海洋动物的保护。 在大西洋生活的灰鲭鲨。 图片来源:Matthew D Potenski, Associated Press 关于植物 红木:由于高端家具产业对红木的需求已经威胁到这些物种的生存,CITES在2017年限制了高档木材的跨境贸易。由于委员会决定解除乐器行业使用这些木材的限制,这条禁令在今年有所缓解。红木因为能发出特有的共鸣声,被大量使用于制造吉他、大提琴和单簧管等乐器。... Read More
政策性银行如何走向绿色?绿色金融案例分析
虽然世上没有摇钱树,但是没有树的话,你根本无法得到那张四四方方的“纸”。 图片来源:GCC Exchange 好了,玩笑到此为止。如今金融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远比它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时候,要紧密得多。 什么是绿色金融? 在发展和金融领域,绿色金融将“金融”和“环境”结合在了一起。 广义而言,绿色金融要求项目在所需贷款获得银行批准之前,提前考虑项目的环境影响。通过这种方式,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成为了贷款获批的初步前提条件,而不会在受到负面影响之后才被考虑到。 图片来源:Green and Growing 在中国,商业银行、开发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是开展绿色金融的主要机构,因为他们通常会对大型开发项目进行贷款批准,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项目。 实际上,“一带一路”倡议是绿色金融成为当前中国重点发展领域的主要要原因之一,因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的大型投资项目,很有可能涉及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威胁,例如增加碳排放等。据估计,如果不采取任何绿色措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碳排放量很可能会高出整个中国国内碳排放量的3倍。 图片来源:India Link 绿色金融不仅可以预防有环境风险的投资发生,还可以促进投资获益,帮助确保贷款偿还。 为了帮助你更加清楚地了解绿色金融和环境风险评价的想关心,我们准备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你将了解开发项目如何做到从绿色金融机制中获益。 个案研究:坎昆龙城 (墨西哥,2011年) 图片来源:Worldpackers 让我们转动时间的机器,回到2011年的墨西哥坎昆,回到那片阳光明媚的海滩。 21世纪开始,市场观察人士,尤其是中国的观察人士,都将目光敏锐地锁定在墨西哥。由于具有技术驱动型的制造业、低廉的运营成本、不断增多的技术工人和靠近美国的地缘特殊性,墨西哥被视为未来贸易和商业发展的潜在热点地区。 图片来源:PROENTI... Read More
讲好NGO的故事:GEI和中国环境论坛共同举办第四次“如何讲好故事”培训会
1月11日至12日,GEI与伍德罗·威尔逊中国环境论坛(CEF)在昆明共同举办了第四次“如何讲好故事”培训会。25位来自中国不同领域的非政府组织从业者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会的重点是加强非政府组织与社区、企业、政府和捐赠方之间的书面、口头和视觉交流。 GEI的彭奎博士和CEF的Jennifer Turner博士主持了本次研讨会。同时,GEI还邀请多位演讲嘉宾为与会者传授了他们的专业知识。 苏颢云教我们如何制作翔实而美观的信息图; 伍德罗·威尔逊中心——严肃游戏计划(the Serious Games Initiative)总监兼项目助理Elizabeth Newbury博士为大家展示了如何利用“游戏”来帮助介绍我们的工作,并提高工作介绍的实践性和参与性; Lensational的Hannah Wilson展示了如何通过摄影来讲述打动人心的故事; 澎湃新闻记者时事新闻中心记者(成都)赵孟和大家分享他在采访时获得的经验,并讲述了如何从多角度写好一个采访故事。 与会成员现场绘制了自己的信息图 本次“讲故事”研讨会得到了福特基金会和亚洲基金会的支持,它们为国内外非政府组织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和变革者,作出了坚定的支持。 讲述你的故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在前三次培训的基础上,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在于帮助中国本土NGO通过提高与企业的沟通能力,进而更好地传达他们的工作。 伍德罗·威尔逊中心的Elizabeth Newbury博士教大家如何用“游戏”传达自己的工作内容 世界各地的NGO在推动可持续投资方面,发挥着各种各样的作用。他们之中一些是企业投资行为的监督者,另一些则支持当地社区与企业进行对话,还有一些机构则致力于进行研究或讨论。除此之外,NGO还帮助执行企业责任相关项目,并被聘请为特别顾问。 然而在中国,NGO与企业之间的这种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基于GEI十四年的从业经验和2015年启动的“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研究项目,我们深知中国本土NGO是如何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展可持续环保工作的。我们相信,随着机构能力的提升(其中包括交流能力的提高),中国民间组织将进一步参与并帮助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们正在扩大“讲故事”研讨会的影响,并希望将其扩展成一种服务。我们期待与您、您的学校、班级、公司或组织合作,帮助您讲述自己的故事。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Kendall Bitonte(kendall@geichin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