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荣获2017年“福特汽车环保奖”
0 Comment
12月5日,2017年“福特汽车环保奖”颁奖盛典在上海圆满落幕,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荣获2017“年度公益环保组织大奖”。 图片来源:胡衡,明善道 本届福特汽车环保奖以“推动公众参与,共创绿色未来”为主题,旨在更好地挖掘和支持具有系统性思维的优秀民间环保力量。 今年,福特汽车环保奖进行了升级,设立了“年度大奖”1名及“年度先锋奖”10名,为总计11个环保机构授予2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作为福特汽车环保奖升级后的首位年度公益环保组织大奖获得者,GEI将继续推进海外项目的发展,为员工提供更多能力建设培训,向更多机构和组织传递我们的使命和愿景,以及推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GEI在缅甸的社区项目点 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在领奖时表示:“作为‘福特汽车环保奖’升级后的首位年度公益环保组织大奖获得者,我感到十分荣幸。该奖项给了我和我的伙伴们很大的鼓励,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肯定。奖金的非限定性资助,让资金使用灵活性很大,对于我们的机构发展来说是一场及时雨。非常感谢‘福特汽车环保奖’这个平台,它不仅为我们提供资金支持,还扩大了我们机构的影响力,也让我们更加自信地参与到社会环境治理中。” 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左)与福特中国首席执行官罗冠宏(右)——图片来源:杨剑坤,中国周刊 “福特汽车环保奖”始于1983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环保奖评比活动之一,参与者遍及全球五大洲的62个国家和地区。 2000年,“福特汽车环保奖”首次进入中国。17年间,该奖项在中国累计资助了410个优秀环保团体和个人,授予奖金2,210万人民币。 图片来源:福特更美好的世界项目官网 GEI曾于2008年和2013年分别获得福特汽车环保奖分奖项“自然环境保护项目奖”和“社区参与创意奖”,并且很荣幸今年可以再次获得认可。 GEI“草原社区协议保护项目-内蒙古乌力吉图沙化治理示范项目”获得2013年福特汽车环保奖分奖项“社区参与创意奖”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福特汽车环保奖显得更加有意义,因为它将重点放在了整个组合或机构的整体贡献上,而非某一特定项目。评审小组分析了每家候选NGO是如何开展系统性变革,以及如何在各领域支持公民环境保护工作。 对GEI来说,该奖项是对我们机构使命和能力的认可,并将帮助我们继续努力以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革。 GEI在青海省三江源的项目地 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在终审演讲时强调,GEI的特殊之处在于我们致力于通过研究、示范和政策建议,改善政府政策,撬动更大范围和更加可持续的影响,将环境保护工作从中国扩展至世界范围,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多赢。 作为唯一一家在海外开展项目的中国本土环境NGO,GEI在2017年实现了所有项目的国际化发展,与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保持一致。 2017年,GEI赴缅甸考察当地竹产业发展情况
藏区手工艺将守护中国最重要的水源地
藏地多传奇。 从山谷里的村庄到飘扬着经幡的垭口, 每一米上升的空间里, 都流传着神与人的故事。 三个不同的故事在这里同时发生, 奏响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交响曲, 等待你去聆听,去品味, 去感受一份青藏高原的情怀。 四月的三江源依稀下着小雪。 在这里,春天似乎放慢了它的脚步, 迟迟不愿到来。 但是,藏地新的传奇, 却在这个叫做毛庄的地方开始了。 位于玉树州囊谦县的毛庄乡, 是一个游客眼中默默无闻的“旅行死角”。 但是对于当地藏民来说, 这里是拥有大苏莽寺、尕丁寺和江西林场保护区的 美丽的故乡。 山风穿进大苏莽寺的殿门, 吹得殿前的黑色毛毡帘幕呼呼作响。 在毛毡帘幕斑驳的光影下, 一个男人正坐在殿门前晒着太阳。... Read More
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荣获第七届阿拉善SEE生态奖!
今年的世界环境日对GEI来说,是一个比往常更加特殊的节日, 因为…… 我们获奖啦! 想知道我们在过去的几年中做了些什么吗?欢迎大家观看下面的短片,支持和了解我们的工作! (视频约1分10秒,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GEI荣获生态奖 6月5日,第七届阿拉善SEE生态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数十名政府机构、专家评委、公益组织代表、200多位中国企业家以及近百家中外主流媒体共同参加了此次环保盛会。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受邀参加,并荣获了第七届阿拉善SEE生态奖。 华远地产前董事长任志强和诺亚控股有限公司创始投资人章嘉玉为GEI颁奖 – GEI 2017 全球环境研究所作为中国本土环保NGO,率先将中国社区保护经验广泛推广至全国16个省份以及缅甸、美国、斯里兰卡等10个国家,并形成了成熟稳定的创新型可持续社区协议保护机制,有效改善了社区生计。 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发表获奖感言 – GEI 2017 阿拉善SEE生态奖 本届SEE生态奖共设置了10名获奖者和1名评委会特别奖,以表彰2015-2016年度环保公益领域最具开创性和引领性的环保组织、媒体、企业、个人和基层政府部门。 第七届SEE生态奖获奖人与颁奖嘉宾 – 阿拉善SEE公益机构 2017... Read More
【旅行日记】一路向南——社区保护的精进之路
GEI自2005年开始参与协议保护机制在中国的研究和实践,并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加保护国际(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简称CI )在全球开展的协议保护项目(Conservation Steward Program,CSP)学习网络大会。 以下是GEI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经理彭奎博士,赴哥伦比亚参加2017年会议发回的报道。 彭奎 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经理。2017年受邀参加位于哥伦比亚举行的保护国际协议保护项目大会,与来自全球24个国家的60多位社区保护专家交流和学习社区发展问题。在接下来的系列日记中,他回顾了这次非比寻常的哥伦比亚之旅,并分享了他在充满艺术气息的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体验,以及在这次世界级大会上的收获。 第一次的哥伦比亚之旅 从未涉足南美洲的我,对遥远的哥伦比亚的印象只有激情澎湃的足球。心虽向往,但遥远的旅程却令人望而生畏:从北京13个小时到美国底特律,转机1个多小时到华盛顿特区,再从华盛顿特区继续飞5个小时到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Bogota)。 无心插柳柳成荫,在这趟旅程的中转站华盛顿特区,我们邂逅了一场美轮美奂的“樱吹雪”。每年4月,潮汐湖(Tidal Basin)湖畔的樱花都会相继开放,为安静祥和的华盛顿地区带来一抹淡淡的粉红色。 盛开在潮汐湖湖畔的樱花 图片来源:VISIT MONTGOMERY Hola(你好),波哥大! 3月26日夜晚,我们到达了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 这个兼具冈底斯山脉高原和加勒比海风情的国家,有着欧洲城市的轮廓,同时也展现着拉丁文化的精神。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温文尔雅与热情洋溢……多种文化特征在此相互碰撞,令这个干净整洁的城市闪耀出独特的光芒。 图片来源:Fedora 位于波哥大核心地带的,是有名的波哥大旧城区——坎德拉里亚街区(La Candelaria)。在这里,每一座老房子、建筑物和教堂都融合了西拔牙殖民时期艺术、巴洛克艺术以及现代装饰风艺术等不同风格。 首都波哥大位于海拔2800多米的高原,坎德拉里亚街区的建筑物依山而建,极具特色... Read More
天眼的守护:三江源社区发展培训追踪(三)
五年来,GEI在青海地区除了开展环境保护之外,还与当地社区一起合作推动社区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现在,我们正努力与位于青海省果洛州的久治县鄂木措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起,通过制作并销售美观且具有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如包、灯具和钥匙扣,帮助鄂木措地区的牧民维持生计并且更加持续地参与当地的生态保护中。 这里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坐落着阿尼玛卿、年宝玉则等雄伟神山, 拥有着玉石般闪耀的雪山冰川湖泊湿地, 是雪豹、马鹿、灰熊等珍稀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也是独特民族文化的摇篮。 这里有一群人, 像保护眼睛一样, 守护着这片中国乃至亚洲最重要的水源地…… 生态旅游:更加永续的旅游业 在手工艺培训的间隙,我们与前一晚从成都专门赶来的生态旅游规划专家刘璇(Apple)一起,共同前往牧民冬天生活的冬窝子(冬季牧场)。冬窝子在寒风刺骨的冬季,为辛勤劳作的牧民们带去了温暖和平静。到达年宝玉则的冬窝子后,我们开展了关于生态旅游相关技能的培训。 首先,什么是生态旅游呢?生态旅游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旅游活动。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三江源地区壮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国家公园的筹建成为此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的机会。 初春时节的年宝玉则 冰雪还未融尽,透出素雅又坚毅的美 然而,如果规划不当,建设旅游业所需的大量基础设施(例如道路、管道、电力设施)和大型建筑物(例如酒店、餐馆、机场)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与此同时,如果缺少必要的垃圾处理设施,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大量垃圾也是当地生态环境的巨大威胁。面对三江源季度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诉求,生态旅游为当地处理好农牧民全面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协同发展上提供了思路。 鄂木措合作社的牧民们自合作社成立以来便组织起马帮队伍,为游客提供牵马服务。根据《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青海省将在三江源地区建设35个生态旅游重点项目,年宝玉则为6个划定的重点景区之一。 我们相信,生活在年宝玉则的牧民们能够在守护家园的同时,抓住生态旅游开发机遇,发展除马帮以外更加系统和有规划的生态旅游服务。 危机中的自然 行程中,道路两旁的草场景象让我们大吃一惊。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变暖和超载放牧等因素,三江源地区出现了沙漠化趋势。与此同时,数量巨大的鼠兔不仅啃食草叶、草根,还不断掘洞翻土,进一步加剧了草场的退化。 开车载我们过去的社区带头人尖木真感慨道,近年来鼠兔在草地上大规模繁殖,藏区又不杀生,因此国家虽每年投入很大精力治理鼠兔问题,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牧民只能眼睁睁看着家里的牦牛没有牧草吃被饿死,家里更加贫困。 牧民看着草原上一个个的鼠兔洞唯有一声叹息,不知拿这些小生灵如何是好 这次的培训地点定在了才保的家里。从事十多年旅游规划工作的Apple首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以及为什么要在三江源发展生态旅游。... Read More
你们都在谈论的草原管理问题,到底在说什么?
北京,2016年10月31日–在北京召开的“国际草原管理政策与气候变化适应分享会”上,来自农业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云南和内蒙古的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IFCE)、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国内外非盈利机构的代表共30余人,对国内外草原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实践展开了热烈讨论,分享了满满的干货。 与众不同的观点不是想当然的临场发挥,而是基于专家们非常严肃的甚至持续数十年的科学研究结论。越来越深入细致的研究揭示了草原生态系统及其管理的根本问题,为草原政策制定和实践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切合实际的行动方向。 专家见解 国际草原管理政策是如何实施的? 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IFCE)副主任张琪介绍了 “可持续草地治理的国际比较及政策建议”项目。该项目通过调研瑞士、美国、蒙古的草场治理案例,主要关注草场管理如何兼顾牧民生计、公平和环境保护。 “蒙古的民间组织规模和影响巨大,可能是世界上参与政府草原管理最典型的。”——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张琪副主任 据张琪介绍,瑞士联邦政府通过20%定量补贴和80%的绩效补贴来强化补贴的社会效益;而蒙古的民间组织则在保护草原生态方面参与程度很深,代替政府履行诸多职能,其实是政府购买了大量服务。国外草原管理经验对研究中国西部草场相关管理机构、政策和市场有重要借鉴意义。 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副主任张琪介绍草场治理国际经验 – GEI 2016 GEI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经理彭奎,分享了GEI与IFCE合作在青海三江源和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调研成果,并结合过去数年的调研成果进行系统分析。 彭奎博士认为,三江源和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牲畜单一化发展明显,是草原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生态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气候变化才是青海和内蒙草原发生退化的主要原因。 在保障其基本生计的情况下,青海和内蒙的牧民都有较强烈的意愿参与草原管理的学习培训。 文化宗教背景对两个地区市场行为影响巨大,需成为草原政策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联户放牧和合作社在牧民协同管理草原并共同应对市场风险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成为草原经营的有效机制进行重点支持。 GEI彭奎博士介绍青海和内蒙古草原政策调研成果 – GEI 2016 来自内蒙古大学的达林太教授和云南农业大学的杜发春教授分别在内蒙古和青海开展了数十年工作。 “从实际的牧业经营效益分析来看,牧户经营效益高于合作社,合作社效益高于公司经营。”——内蒙古大学达林太教授... Read More
加强缅甸伙伴NGO能力建设
仰光,10月15日至16日电 缅甸近年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东南亚经济增长最为显著的国家之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能够实现经济与社会和环境的多重效益,使缅甸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缅甸公民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中国和印度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可供缅甸学习借鉴。 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和GEI项目经理彭奎博士在研讨会上交流讨论(上);彭博士充满创意的发言让参会者开怀一笑(下) – GEI 2016 这个周末,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与缅甸环境创意基金(MEIF)共同组织了一场为期两天的“项目管理、社区保护和生计发展实践”学习与分享会。 会议由GEI与可持续小型基础设施发展基金(S3IDF)印度办公室主讲,旨在分享社区生态保护与生计发展的方法和实践,介绍GEI在组织机构管理、财务管理、项目开发和成果宣传等方面的经验,以及探讨相关社区保护与发展模式在缅甸的实践和应用。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在致辞中说,分享会“为缅甸NGO带来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理念和方法,希望为实现缅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石。” 参会者包括来自缅甸林业协会(MFA)、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计划(ECCDI)、缅甸环境研究所(MEI)和社区发展行动(CDA)等缅甸环境与发展领域NGO的领导人、管理人员和项目人员等共30多名,工作领域涵盖环境影响评价(EIA)、可持续农业、农林复合经营,以及应对非法森林采伐等。这些机构将会是下一步GEI在缅甸开展社区保护与发展项目的合作伙伴机构。 NGO能力建设:突破瓶颈问题 对话和项目发展能力 GEI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经理彭奎博士通过互动问答和案例介绍的方式,分享了GEI在中国青海和宁夏等西部地区开展草原社区协议保护的模式和经验,特别是协议保护的要素、整个项目过程中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当地社区对于项目的归属感,以及项目的基线调研、监督和评估等。为更好地了解缅甸当地的保护与发展实践,有四家缅甸NGO介绍了他们的社区项目;其中,项目的可持续性成为大家互相呼应的一个重点。 [Community development draws] a link between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and poverty... Read More
视频:水质测试——GEI手把手教你检测水的“健康”
【GEI小课堂】之如何检测地表水由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经理彭奎博士主讲,详细演示水质检测中每一项、每一步应如何操作,想学习水质监测以及对水质监测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yMjI5NzMwNA==.html 彭奎博士教你如何检测11种水质指标 – GEI 2016
为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三江源生态服务型经济发展交流会暨可持续社区标准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5年8月5日,三江源 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与青海省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区管理局、国际可持续标准联盟(ISEAL)在青海西宁成功举办了“三江源生态服务型经济发展交流会暨可持续社区标准研讨会”。 GEI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经理彭奎博士在会上作三江源项目创新实践介绍 – GEI 2015 会议旨在共商如何在三江源地区综合利用行政、财税和市场手段,培育和发展以当地社区为主体的生态服务型经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的实现,并讨论制定和推广符合国际标准的可持续社区发展标准体系,共同为保护中华民族源头贡献智慧和力量。 青海省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李若凡、GEI执行主任金嘉满、ISEAL高级顾问梁晓晖分别致开幕辞。 李若凡(上)、 梁晓辉(下)分别在会上致辞 – GEI 2015 会议分为三个主题: 三江源生态保护与生态服务型经济研讨; 各机构和社区在开展保护与发展方面的经验分享; 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标准研讨及沙龙。 牧民参与讨论 为充分展示以牧民为主体的保护与发展理念,使外界更了解社区的真实状况,放下偏见,思考共同开展保护与发展的策略,会议特意安排了一个牧民专家组讨论环节,即邀请三江源几个社区代表作为嘉宾组上台,以他们的视角来审视生态保护与社区关系。 牧民参与研讨 – GEI... Read More
GEI对缅甸密松水坝移民村开展调研
2015年7月14日至20日,缅甸 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三位项目官员在缅甸密松水电站昂敏达移民村开展了为期一周深入的调研工作。 由项目官员曹思睿、李莹、孔令红组成的调研小组此行目的是了解当地村民对密松水电站的看法、水电站被叫停后的影响以及调查当地现有及潜在的生计方式等问题。 调查水电站对当地社区的影响 水电站废弃的设施 – GEI 2015 自2011年9月30日水电站建设中止之后,GEI就多次参与了对水电站影响的探讨。实际上,密松水电站项目宣布搁置数月之后,GEI就在缅甸仰光召开了密松水电项目交流闭门会议。会议邀请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官员、缅甸政府官员、学界代表和NGO代表就密松事件进行了坦诚而深入的交流 (Read more about GEI’s Jan. 18, 2012 Myitsone Hydropower Project Meeting – More) GEI自2012年以来一直对密松水电站的影响进行监控,因此,在此次以村民为核心的三方调研当中也自然承担起了带头人的角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