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Dongquan Long

滴,员工卡,今日园区状态:绿色可持续

2024年6月,GEI能源与气候变化项目组与中国专家前往印尼,与印尼工业部代表就“绿色工业园区评价指标”开展研讨会,并于会议结束后对雅加达以东约100公里的三个工业园区进行了考察。 6月11日,GEI与印尼工业部就绿色工业园区建设进行了讨论。会上,印尼工业部代表介绍了印尼绿色工业园区规划现状。代表表示,印尼绿色工业园区建设和评价指标的设立还在非常初期的阶段,暂时没有任何绿色工业园区评价指标,希望中方专家可以分享中国绿色工业园区指标体系和评价经验,以供学习参考。 考察团与印尼工业部代表合影 图片来源:GEI 随后,宁夏清洁发展机制环境保护服务中心总工程师程志,从2016年绿色工业园区概念的提出到2023年近300家绿色园区的建成,并从能源、资源、基础设施、产业、生态环境和运行管理六个维度阐述了中国绿色工业园区的评价标准。 双方围绕如何推进印尼绿色园区创建进行了深入讨论,内容涉及如何建立符合印尼国家情况的评价标准,如何在基础设施较差的岛屿建设工业园区,以及如何激励企业和园区进行绿色转型等。 考察团与印尼工业部代表开展研讨会 图片来源:GEI 会议结束后,GEI与中国专家在印尼合作伙伴IESR和印尼工业部的陪同下,考察了雅加达Jababeka、MM2100 和 KIIC三个工业园区。 考察中我们发现,这三家工业园发展相对成熟,在能源、交通、水资源管理、垃圾处理方面都已陆续开展绿色发展规划与行动。 尽管如此,园区运营团队表示,他们在推动园区绿色转型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其中不仅因为政府方面缺乏评价指标,同时印尼本土的中小企业也缺乏对绿色发展的了解及积极性。 上:考察团参观KIIC园区展示厅,了解园区布局和规划 左下:考察团参观KIIC园区环境教育生态园 右下:KIIC园区工程师为考察团展示污水处理智能检测系统 图片来源:GEI 除了与园区运营管理团队交流以外,我们还拜访了一个位于MM2100工业园区的企业——佐敦集团(Jotun)。 佐敦集团是一家总部位于挪威的涂料公司。据该集团印尼分部负责人介绍,佐敦集团印尼分部在涂料生产、包装、用料以及能源使用方面,都已开展绿色转型,其中包括光伏发电、LED照明、电力叉车、污水处理循环等。同时,负责人也展示了该集团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决心,即目标在2030年减少50%的碳排放(以2017年排放为基准)以及达到70%可再生能源发电。 考察团与园区代表亲切交流 图片来源:GEI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目标是佐敦集团总部设立的全球目标,并非为印尼分部单独设置。相较于国际企业,印尼本土,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并没有制定明确的碳减排和绿色转型目标。这种现象在我们对Jababeka园区的考察中也得到了证实。 Jababeka园区负责人表示,很多跨国企业已具备成熟、明确的转型目标,同时其印尼工厂的绿色标准也大多高于印尼本土工业园区的要求。因此,帮助印尼本土中小企业提高对绿色工业的认识并建立符合园区规划的转型目标,是推动印尼工业园区绿色转型的关键。 为实现印尼NDC目标——到...
Read More

欢迎来到“智慧城市”,中泰可再生能源发展合作

2024年5月15日至17日,GEI能源与气候变化组赴广州,参加中科院广州能源所主办的中泰可再生能源交流活动。 本次活动为期三天,内容包括“中泰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推进政策交流会”、“以数字能源技术和政策创新推动一带一路分布式光伏发展国际研讨会”、广东廉江和台山的“光伏+农业”与“光伏+渔业”项目实地考察。期间,GEI、广州能源所、项目开发商与泰国清迈大学的教授,就清迈大学开展“光伏+”项目试点的可能性、泰国光伏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中国光伏发展情况进行了充分交流。 在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背景下,泰国政府、高校、企业等各利益相关方正向着更新、更高、更优化的低碳目标迈进。为此,清迈大学启动了“零碳校园”建设,并完成屋顶光伏装机容量12兆瓦、电动校车替换、校园有机废弃物回收等措施。尽管如此,泰国光伏发展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清迈大学教授介绍道,在泰国,土地不能仅用于光伏建设。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并且需要与工农业等支柱产业竞争土地使用权,泰国的光伏发展建设受到一些阻碍。因此,创新性“光伏+”项目成为了泰国光伏发展的新机遇。 在5月15日举行的会议上,广州能源所介绍了广东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推进政策、区域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以及区域能源管理平台;清迈大学教授介绍了泰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推进政策。 随后,GEI随考察团前往位于广东省台山市的“光伏+渔业”产业园进行考察。该“渔光互补”项目规划分为四期,总装机容量达600兆瓦。园区内鱼塘上方架设光伏组件,光伏板下方水域进行虾蟹养殖。考察期间,清迈大学教授与项目开发商就技术、设备、成本、环境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16日,考察团参观了位于广东省廉江市的“光伏+农业”项目。该项目采用了柔性支架光伏组件建设,旨在抵抗沿海地区台风天气影响,并为光伏组件下的橙子种植园提供了合适的光照强度,同时保证光伏发电全额上网的同时,不影响园区内的橙子种植。 5月17日,中科院广州能源所主办“以数字能源技术和政策创新推动一带一路分布式光伏发展国际研讨会”。来自联塑班皓、中科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华为数字能源、阳光慧碳等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代表,分享了关于推进新能源发展的国际合作机会与模式,以及关于中泰和“一带一路”国家新能源合作的建议,并就储能、光伏市场分析、生物质技术研发、一站式零碳方案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本次活动不仅加强了中泰两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也为双方未来在此议题上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共同助力两国实现各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图片来源自网络和GEI

可持续水稻研究:GEI召开中国-泰国线上技术研讨会

2023年8月9日,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举办“低碳水稻的生产政策与分析方法”线上技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和泰国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就农业可持续和中泰可持续水稻种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泰国农业部水稻司副司长Chitnucha Buddhaboon博士在开场致辞中强调了可持续农业实践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水稻生产方面。同时,他强调了国与国之间合作的必要性,通力合作与创新共享,将为可持续水稻种植开辟新的道路。 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泰国在水稻减排方面取得了关键性进展,东盟国家在可持续农业方面也有着很大潜力。未来,金嘉满希望推动实现中泰低碳水稻政策试点项目。 接下来,GEI海外投资、贸易与环境高级项目官员张经纬阐述了为何要推动建立中泰低碳水稻生产政策分析试点项目。当前水稻生产环节温室气体减排存在紧迫需求,与此同时,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实现低碳发展目标方面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 随后,宁夏CDM环保服务中心首席工程师程志博士介绍了中国水稻生产概况及其低碳创新政策。他强调了将低碳政策融入水稻生产的重要性,同时展示了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的成功案例。北大荒集团在水稻种植中采用了精细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为可持续农业提供了科学基础。泰国水稻研究所农业研究员Bittawas Wichaidist介绍了近年来泰国在可持续水稻种植方面作出的努力,并对泰国水稻生产的整体格局、发展变迁和相关低碳倡议,进行了深入阐述。 在随后的问答环节中,中泰双方就可持续水稻种植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分享了双方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创新,并提出跨境交流在推动可持续农业有效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研讨会在金嘉满的总结中结束。她表示,GEI对泰国可持续水稻发展十分关注,同时对宁夏合作伙伴在水稻减排方面取得的成果表示了赞赏。同时,她希望中泰两国未来可以在泰国低碳水稻种植种植试点项目中进行合作,共同助力两国实现各自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并在国际重要气候会议上展示成果。

为海行动,海洋保护项目征集开始

海洋支持着地球上的生命,从食物供给、提供生计、文化发展到调节全球气候,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海洋。为保护海洋,我们建设了海洋保护地,实施了禁渔期管理制度,并持续修复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等海岸带和海岛生态系统。尽管如此,海洋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为此,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与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共同发起 “为海行动”,希望支持更多的环保人士通过探索不同的理念和方式,共同解决我们面临的海洋环境问题和挑战。 支持方向 包括但不限于海洋污染、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如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潮间带盐沼等)、海岛生态系统保护、濒危海洋物种保护、可持续渔业(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或者可持续捕捞)等方面。 申请对象 致力于推动海洋保护的民办非企业、科研机构、社会企业、志愿者团体等都可参与申请。我们鼓励大额赠款项目由多家机构共同申请,特别是新兴环保力量*与相关成熟保护组织、科研机构等通过“1+1+1”的模式合作进行申请。 支持额度与周期 本轮征集项目按金额分为小额赠款(不超过人民币5万元)、大额赠款项目(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其中大额项目优先考虑多家机构合作申请的项目。执行期为一年,项目计划如果是多年期可简单列出后续计划,详情请见申请指南。 申请流程 项目意向书提交:2021年12月28日-2022年1月16日 申请者需最晚于2022年1月16日提交项目申请意向书。 项目审核:2022年1月17日-2022年1月26日 项目组将通过线上答辩形式进行项目审核。 公布入选名单:2022年1月27-28日 最终入选项目将根据要求提交项目申请相关资料。 申请截止时间和方式 2022年1月16日24:00前通过以下邮件名和邮箱,提交项目申请意向书,以及加盖公章的机构登记证书或资质证书扫描件。 邮件名:“机构名称+为海行动申请”, 邮箱:for_ocean@163.com 资料下载 《“为海行动”申请指南》...
Read More

GEI成功主办“联合打击濒危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中国、柬埔寨、老挝能力建设与交流会”

2021年10月26至27日,在国家林草局濒危野生动植物犯罪研究所的支持下,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在云南昆明主办了“联合打击濒危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中国、柬埔寨、老挝能力建设与交流会”。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孟宪林先生、柬埔寨农业林业和渔业部林业局副司长Dany Chheang先生代司长Keo Omaliss先生、老挝农业林业部林业司司长Bounpone Sengthong先生、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女士,以及国家濒管办云南省办事处二级巡视员李鹏先生,分别进行了会议开幕致辞。 本次会议旨在促进中国、老挝、柬埔寨三国执法人员的政策与技术交流,提高共同打击区域和国际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的能力。超过60名来自中、老、柬三国的政府官员、执法人员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就各国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政策和跨境执法合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其中线上参加会议的有柬埔寨、老挝部门包括柬埔寨农业林业和渔业部林业局,柬埔寨海关与税务总署、老挝农业林业部林业司、老挝南塔省农业林业厅、老挝丰沙里省农业林业厅等。 中国、柬埔寨、老挝“打非”政策梳理 中国:加强多部门协同合作,促进国际“打非”合作 中国历来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执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已多次强调并坚决取缔和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维护公共安全和生态安全。 首先,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孟宪林先生为大家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在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方面采取的措施和行动。除加强栖息地保护和恢复等措施外,我国还建立了多个执法联系协调机制,如:全国打击走私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全国口岸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全国打击野生动物非法活动部际联席制度以及部门间CITES履约协调机制。通过横向联合、上下联动、内外协作的方式,我国每年都组织推进了多个专项执法措施和行动,产生了良好效果。同时,中国也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与国际社会的密切合作。 关于未来中国“打非”发展方向,孟司长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提高站位,坚持保护优先;2、充分履行责任义务、加强联合协作;3、加强与老、柬等邻国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联合协作模式,树立典范;4、综合施策,把保护执法与科学利用、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 随后,“眼镜蛇二号行动*”国际协调组共同主席、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物保护司副司长万自明先生,为大家介绍了中国国家林草局为强化保护执法而采取的管理措施,例如:牵头召开由27个部委组成的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组建预防和打击网络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工作组(特别是电商平台),以及有效的补偿机制等。在关闭禁食野生动物养殖场后,中央已对养殖户进行了约70亿人民币的补偿,以更好地促进野生动物保护。此外,万自明先生还表示,在预防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方面,“乡村护林员”和“义务监督员”扮演着重要角色。 万自明先生表示,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强与野生动植物分布国、过境国和目的国特别是周边邻国的执法合作,并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严格履行CITES规定,严格管理濒危物种国际贸易;2、加强与ICCWC成员组织、区域性野生动植物执法组织以及各缔约国的履约执法合作,合作打击走私野生动植物活动;3、继续举办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履约执法援外培训班,邀请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来华交流,推动合作;4、酌情组织或者参加区域性、国际性联合行动,携手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活动5、加强非法贸易信息或者情报交流,推动多双边合作查处相关走私案件6、开展人员互访活动,交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和执法经验,提升工作水平;7、组织境外宣讲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在外商务、劳务和援外中国公民开展普及公约和政策法规知识活动;8、继续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宣传教育活动,遏制非法购买、携带、托运和邮寄濒危物种及其制品活动的发生。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秦天宝教授梳理了中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强调了法律在野保工作中的“杠杆”作用,并表示应避免“极端”保护的发生;昆明海关副巡视员王宏先生介绍了昆明海关CITES公约履行情况,并介绍了云南与周边国家海关机构的履约合作;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高级项目顾问李纯先生介绍了常见的跨境走私热点物种及其制品,例如翠鸟和小叶紫檀等。同时,他表示应加强对边境地区居民的生物多样性知识宣传,以更好地推进生物多样性和跨境走私热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柬埔寨、老挝:ASEAN-WEN与跨境执法合作 2005年12月1日,东盟野生动植物执法网络(ASEAN-WEN)正式启动。ASEAN-WEN是一项区域性机构间和政府间倡议,旨在打击濒危动植物的非法跨境贸易,帮助各国共享信息,以解决跨境野生动植物犯罪。作为全球最大的野生动植物执法网络,ASEAN-WEN由10个东盟国家的执法机构组成,即: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越南和泰国。 Freeland Foundation国际管理委员会主席Steven Galster先生介绍了东盟区域打击野生动植物走私的相关政策和ASEAN-WEN的构成和具体合作方式。ASEAN-WEN会定期进行执法培训项目,其中包括护林员培训、侦察培训和水生动物介绍。这些跨国培训带来了一系列国际执法行动,2018年至2012年期间,ASEAN-WEN共破获案件总数943起。同时,网络还涉及一些非传统利益相关方,如金融犯罪等。网络曾通过资金和电话线索破获重大跨境走私案件。 柬埔寨林业部门是一个专门负责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国家机关,同时也是柬埔寨境内的ASEAN-WEN联络点。根据柬埔寨农业林业和渔业部林业局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司副司长Hort Sothea先生的介绍,柬埔寨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以重点物种为依托,并根据涉案物种受威胁程度的不同,制定了三类林业违法行为。同时,柬埔寨还成立了“野生动植物救助机动队”和针对非法象牙贸易的跨机构专项小组,以更好地营救和打击境内野生动植物犯罪。 2004年5月30日,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缔约方。近年来,老挝出台了大量法律法规以预防、遏制和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其中包括:2016年实施的加强木材采伐、运输和商业活动管理的第15号总理令和2018年出台的加强禁止野生动植物管理和监察的第5号总理令等。 与柬埔寨一样,老挝也是ASEAN-WEN的成员国之一,并在联合执法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老挝农业林业部林业司陆地与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处副处长Keophouvong...
Read More

“我与红树林”|中国-东盟儿童红树林绘画比赛启动

2021年8月,GEI联合中国及东盟本土NGO共同举办“中国-东盟儿童红树林绘画比赛”。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比赛,加强红树林社区青少年对红树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中国-东盟区域的未来影响力。获奖作品将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红树林分论坛上集中展示。   本次比赛的参赛选手来自中国红树林社区和东盟社区6岁至16岁的青少年,评审团由来自中国及东盟的艺术家和红树林保护相关人士组成。比赛设置“红树林之光”一个,奖金300美元;单项奖四个,每个奖项设置两名获奖者。此外,9月6日起,大家可以对入围决赛的作品进行投票,选出自己最钟爱的作品。得票最高的作品将获得“网络人气奖——小招潮蟹奖”。 比赛的决赛阶段将于8月30日正式开始,评审团将根据赛会评选标准,从初选作品中选出最终入选9月18日决赛的参赛作品。决赛日当天,GEI将通过微博和Facebook等平台全程直播决赛过程,敬请期待! 关于本次比赛的具体规则,请点击右侧链接进行查看:http://www.geichina.org/asean-china-childrens-mangrove-art-competition/  

社区保护新力量:东亚和东南亚社区保护网络(EASACCN)正式启动

2021年1月29日,东亚和东南亚社区保护网络(East and Southeast Asia Community Conservation Network,简称EASACCN)启动会在线上举行。该网络由来自东亚和东南亚八个国家的11家NGO共同发起成立,旨在促进机构间合作,解决区域性问题,推动社区保护模式在更大范围推广,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SDG)和生物多样性公约(CBD)设定的目标作出贡献。 首先,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谢玉红女士发表了开幕致辞,并向参会各机构致意,对网络的启动表示祝贺。谢女士认为,EASACCN的启动恰逢其时,并将在政府推动政策、民间力量参与的联合行动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网络的建立将进一步促进“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环境改善。 随后,来自柬埔寨民间机构Non-Timber Forest Products (NTFP)的Long Serey先生进行了致辞。Long先生在柬埔寨、越南和老挝等国有着丰富的森林保护经验,他认为,EASACCN将为东南亚国家在环保领域发声提供国际性平台,帮助东南亚各国更好地进行区域内和国际间的交流与沟通。菲律宾机构Bu kluran (Philippine ICCAConsortium)的Giovanni Reyes先生表示,EASACCN的启动备受瞩目。EASACCN 将为森林保护和推广社区保护提供额外助力,他期待未来EASACCN可以在社区保护领域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 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项目官员陈韵竹介绍了EASACCN的成立背景、组成和相关章程,并解释了网络未来的工作内容和组织架构,沟通渠道和融资渠道。此外,她呼吁参会者可以加入和传播EASACCN,并感谢了合作机构提供的大力支持。 GEI指导委员会主席张冀强博士发表了“东亚和东南亚社区保护挑战和网络的作用”主题演讲。张冀强博士阐述了为何过去20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没有有效实现,概述了过去生物保护行动的局限性,介绍了基于社区的保护(Community Based Conservation,...
Read More

GEI联合ICIMOD成功举办“怒江社区可持续生计发展培训会”

2020年12月26日,在联合国发展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GEF-SGP)的支持下,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GEI)联合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在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乡举办了为期两天的“社区可持续生计发展培训会”。 在怒江州林草局和福贡县林草局的支持下,州县林草局的代表、地方企业及多家合作社代表参与了此次培训。同时,来自福贡县马吉乡旺基独村、石月亮乡米俄洛村和亚朵村,以及鹿马登乡亚坪村的村委班子、护林员、积极户等七十多位学员也参与了此次培训。 培训会当天,来自怒江州林草局、福贡县林草局、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贡分局的代表出席并致辞。GEI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经理彭奎博士介绍了项目进展及培训会的目的,并对学员进行了社区协议保护及发展实践的培训。 随后,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汪云刚研究员,北京碧山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赵云先女士,山水伙伴创始人郑岚女士,以及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环境科学博士生刘蓉昆为培训学员讲解了关于茶叶种植管护及病虫害防治、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生态产品开发、生态保护及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知识,并进行了生动的案例分享和现场演示。 碧山国际副总经理赵云先女士认为:“此次培训活动不仅能够让社区进一步了解了我们公司在生态旅游产品设计方面的经验,同时对于我也是一次更好认识福贡和怒江的机会。作为生态旅游的实践者,我们需要探索怎么做才能当好一个好主人,来迎接八方的客人,努力把最好的,最美的福贡和怒江展现给我们的客人。”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希望与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发展可持续替代生计,为家乡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培训会第二天,项目组工作人员协同培训专家在亚坪村支书及村干部的带领下,前往亚坪生态景区“十八公里”及三江并流区步道进行了实地考察,就如何选择和设计乡村旅游线路提出了建议,并就开展试点运行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估。 最后,项目组工作人员及专家向福贡县林草局相关领导汇报了此次培训工作的进展,并就下一步有关生态旅游和产业扶贫等乡村振兴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 根据项目活动计划及安排,结合地方发展需求及村民意愿,2021年上半年项目组还将持续组织系列培训,配合相关政府部门围绕社区保护和低碳减排工作进行深入推广,进一步推动试点生态旅游线路的开发及社区落地实践的探索,寻找云南高山峡谷社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新模式。

GEI与多家单位合作举办”缅甸可再生能源规划实施工具技术培训”

10月22-23日,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GIEC)以及缅甸教育部研究创新司(DRI)在缅甸仰光联合举办了“缅甸可再生能源规划实施工具技术培训”主题研讨会。这是继今年6月初GEI和DRI联合举办的关于“推动缅甸可再生能源发展研讨会”后,针对组建的缅甸可再生能源工作组展开的进一步的项目实施技术培训。 由缅甸教育部、 电力与能源部、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农业畜牧和灌溉部、工业部、仰光科技大学等代表组成的工作组,以及美国气候战略中心 (CCS)、缅甸可在再生能源协会、广东太阳能协会、中山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深圳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永顺新能源有限公司代表共计40余人应邀参加了此次培训。 DRI的副司长Zaw Min Naing博士、GIEC的廖翠萍教授和GEI的于卿婵经理,在开幕演讲中各自代表了机构领导,对6月份联合举办的研讨会的成果表示认可和祝贺。同时期待通过这一次的培训能够继续加强中缅合作,支持缅甸专家更好的掌握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实施方法和技术工具,为后续在缅甸开展可再生能源规划项目,实现低碳发展和INDC目标做好准备。 在第一天的培训中,GEI的徐生年博士、CCS的Stephen Roe先生以及GIEC的张岳琦博士研究生,分别就如何应用可再生能源规划工具进行了深入讲解,包括工具应用的具体步骤、所需数据和信息、资源分析以及经济模型等,并列举了正在广州开展的示范项目和在山西开展的前期应用项目。 通过第一天的学习,缅甸工作组的官员和专家们针对户用光伏太阳能项目和社区微电网项目进行了分组讨论,探讨了工具所需数据的获取可能性、所需的相关技术、以及可行的金融模型等。 为了使工具的应用更加全面,在第二天上午的培训中,来自GIEC的廖翠萍教授、CCS的张帆先生以及DRI的Hla Myo Aung博士,分别对中国、美国和缅甸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进行了介绍,并与培训的专家和官员们对政策经验的借鉴进行了交流。 随后,来自深圳英威腾的区域经理潘永强先生、隆基乐叶光伏科技的市场经理周建兵先生、中山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的何益清主任、以及GIEC的骆志刚教授和张岳琦博士研究生,就如何选择适合缅甸的太阳能技术和融资机制进行了案例和经验分享。最后,缅甸工作组的专家们基于前一天的户用和微型太阳能发电项目的讨论结果,对两种项目类型进行了金融分析,并展示了不同的结果。 会后,DRI的副司长Zaw Min Naing博士表示,在这次培训里中美专家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工具、政策、融资和企业参与方面的分享使他们受益匪浅,并承诺一同致力于缅甸太阳能光伏示范项目的开展。此外,缅甸广播电视台(MRTV)也对本次技术培训进行了专门的报道,让广大市民了解中缅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两天的培训结束后,为了进一步了解缅甸已开展的太阳能发电项目,我们实地考察了缅甸当地的Talent and Technology公司位于缅甸勃固省Byet Kalay村的太阳能和柴油混合微网项目点,该项目有60%政府补贴以及20%村集体出资,投资回报期为6到9年,可见太阳能光伏项目的盈利在缅甸存在一定的难度。通过实地考察,中方专家更深入的了解了在缅甸推广可再生能源的挑战和需求,有利于对分析模型和工具进行本地化改造,以更好的支持缅甸专家制定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规划。 接下来,GEI、GIEC与缅甸DRI将共同制定在缅甸开展太阳能资源评估与项目规划的工作方案,并根据缅甸资源与经济情况,选取试点地区,设计和规划太阳能光伏项目。...
Read More

GEI与多家单位合作举办“蓝碳倡议”

2018“蓝碳倡议”国际会议于8月28日至9月1日在威海召开。会议由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和省海洋与渔业厅、威海市人民政府支持,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蓝碳倡议(CI)主办、威海市海洋渔业局和威海市南海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浙江大学、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协办。本次会议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和“蓝碳倡议”工作组联合主办,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和威海市南海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墨西哥、法国、西班牙、马来西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官员、学者与非政府机构代表共100多人参会。 蓝碳是指海洋的蓝色碳汇,特别是红树林、盐沼和海草,能够捕获和储存大部分埋在海洋沉积物里的碳。蓝碳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这三大蓝碳生态系统的国家之一。山东半岛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海岸线的1/6,主要为盐沼湿地,其中盐地碱蓬分布广泛,集中在北部海岸线及南部海岸线的滨海地区,在威海举办此次会议示范作用将更明显。本次会议邀请了近二十名国际专家、四十余国内专家出席,共同探讨、实地考察盐沼对固碳的成效和运用。“蓝碳”倡议结合国际组织、政府、科研团队的各方力量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蓝碳成果将更好的服务于日益变化的全球气候。 8月28日,以“提高认识、凝聚共识、促进合作、共谋发展”为主题的2018“蓝碳倡议”国际会议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旨在增进国际社会对亚太地区蓝碳发展的了解,推动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蓝碳相关科学研究,为全球蓝碳增汇技术发展和温室气体减排方案提供创新思路和智慧。 会上,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威海市人民政府、保护国际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共同发布了“威海倡议”。倡议明确,滨海湿地在支撑海岸带社会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呼吁进一步加强保护和修复海岸带生态系统,深化健康养殖和微型生物在海洋碳循环和碳汇功能方面的研究,并就未来支持蓝碳生态系统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和国际合作领域等方面达成共识。 “蓝碳倡议”是由保护国际基金会、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联合发起的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蓝碳合作机制之一。 非政府组织(GEI)在推进气候变化政策方面的贡献及其对蓝碳倡议的启示 王静经理以GEI为例阐述了NGO在推动气候变化政策方面的贡献。GEI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首家走出去的本土NGO,目前在中国、美国、马来西亚、老挝、缅甸、斯里兰卡、刚果、莫桑比克、乌干达、喀麦隆等全球十多个国家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定位是一家政府智库型NGO.GEI在气候变化应对方面主要贡献在于1)促进双边和多边气候变化高层对话与合作,包括非正式对话推动了2014年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和2015年的巴黎气候变化协议(COP21)的签订;2)开发了低碳政策量化分析工具,并在中国超过15个城市对1000多名官员进行了培训,接下来将在斯里兰卡推广;3)可再生能源推广和发展,包括在包括缅甸、斯里兰卡、中国西藏等地区的农村推广了可再生能源,于2018年6月还对缅甸自然资源部进行了能力建设培训。在缅甸的项目最终促成了原国家发改委对于缅甸关于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支持与合作。总结GEI在气候变化政策方面经验可以为蓝碳提供参考借鉴的包括:1)NGO可以为政府制定更好的蓝碳政策提供建议与实践案例参考(无论成功与失败),2)利用NGO自身灵活发挥在政府与当地社区的桥梁作用;3)可以为更好的政策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包括量化工具的研发、蓝碳的能力建设培训);4)充分发挥NGO的灵活性,推动双方/多边合作,推动蓝碳政策的发展。 “蓝碳倡议”工作组会议于8月28日~9月1日举办,与会中外专家将深入交流蓝碳科学技术、蓝碳政策、工作现状及蓝碳储量估算等热点问题,探讨渔业生态系统和海洋微生物碳泵在海洋碳汇中的重要性,分享相关国家在蓝碳研究方面的成果和实践经验,共同推动全球和区域性蓝碳发展。

You are donating to : Global Environmental Institute Fund

How much would you like to donate?
$10 $20 $30
Would you like to make regular donations? I would like to make donation(s)
How many times would you like this to recur? (including this payment) *
Name *
Last Name *
Email *
Phone
Address
Additional Note
paypalstrip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