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I成功主办“联合打击濒危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中国、柬埔寨、老挝能力建设与交流会”
0 Comment
2021年10月26至27日,在国家林草局濒危野生动植物犯罪研究所的支持下,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在云南昆明主办了“联合打击濒危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中国、柬埔寨、老挝能力建设与交流会”。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孟宪林先生、柬埔寨农业林业和渔业部林业局副司长Dany Chheang先生代司长Keo Omaliss先生、老挝农业林业部林业司司长Bounpone Sengthong先生、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女士,以及国家濒管办云南省办事处二级巡视员李鹏先生,分别进行了会议开幕致辞。 本次会议旨在促进中国、老挝、柬埔寨三国执法人员的政策与技术交流,提高共同打击区域和国际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的能力。超过60名来自中、老、柬三国的政府官员、执法人员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就各国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政策和跨境执法合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其中线上参加会议的有柬埔寨、老挝部门包括柬埔寨农业林业和渔业部林业局,柬埔寨海关与税务总署、老挝农业林业部林业司、老挝南塔省农业林业厅、老挝丰沙里省农业林业厅等。 中国、柬埔寨、老挝“打非”政策梳理 中国:加强多部门协同合作,促进国际“打非”合作 中国历来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执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已多次强调并坚决取缔和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维护公共安全和生态安全。 首先,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孟宪林先生为大家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在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方面采取的措施和行动。除加强栖息地保护和恢复等措施外,我国还建立了多个执法联系协调机制,如:全国打击走私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全国口岸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全国打击野生动物非法活动部际联席制度以及部门间CITES履约协调机制。通过横向联合、上下联动、内外协作的方式,我国每年都组织推进了多个专项执法措施和行动,产生了良好效果。同时,中国也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与国际社会的密切合作。 关于未来中国“打非”发展方向,孟司长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提高站位,坚持保护优先;2、充分履行责任义务、加强联合协作;3、加强与老、柬等邻国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联合协作模式,树立典范;4、综合施策,把保护执法与科学利用、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 随后,“眼镜蛇二号行动*”国际协调组共同主席、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物保护司副司长万自明先生,为大家介绍了中国国家林草局为强化保护执法而采取的管理措施,例如:牵头召开由27个部委组成的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组建预防和打击网络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工作组(特别是电商平台),以及有效的补偿机制等。在关闭禁食野生动物养殖场后,中央已对养殖户进行了约70亿人民币的补偿,以更好地促进野生动物保护。此外,万自明先生还表示,在预防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方面,“乡村护林员”和“义务监督员”扮演着重要角色。 万自明先生表示,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强与野生动植物分布国、过境国和目的国特别是周边邻国的执法合作,并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严格履行CITES规定,严格管理濒危物种国际贸易;2、加强与ICCWC成员组织、区域性野生动植物执法组织以及各缔约国的履约执法合作,合作打击走私野生动植物活动;3、继续举办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履约执法援外培训班,邀请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来华交流,推动合作;4、酌情组织或者参加区域性、国际性联合行动,携手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活动5、加强非法贸易信息或者情报交流,推动多双边合作查处相关走私案件6、开展人员互访活动,交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和执法经验,提升工作水平;7、组织境外宣讲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在外商务、劳务和援外中国公民开展普及公约和政策法规知识活动;8、继续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宣传教育活动,遏制非法购买、携带、托运和邮寄濒危物种及其制品活动的发生。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秦天宝教授梳理了中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强调了法律在野保工作中的“杠杆”作用,并表示应避免“极端”保护的发生;昆明海关副巡视员王宏先生介绍了昆明海关CITES公约履行情况,并介绍了云南与周边国家海关机构的履约合作;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高级项目顾问李纯先生介绍了常见的跨境走私热点物种及其制品,例如翠鸟和小叶紫檀等。同时,他表示应加强对边境地区居民的生物多样性知识宣传,以更好地推进生物多样性和跨境走私热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柬埔寨、老挝:ASEAN-WEN与跨境执法合作 2005年12月1日,东盟野生动植物执法网络(ASEAN-WEN)正式启动。ASEAN-WEN是一项区域性机构间和政府间倡议,旨在打击濒危动植物的非法跨境贸易,帮助各国共享信息,以解决跨境野生动植物犯罪。作为全球最大的野生动植物执法网络,ASEAN-WEN由10个东盟国家的执法机构组成,即: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越南和泰国。 Freeland Foundation国际管理委员会主席Steven Galster先生介绍了东盟区域打击野生动植物走私的相关政策和ASEAN-WEN的构成和具体合作方式。ASEAN-WEN会定期进行执法培训项目,其中包括护林员培训、侦察培训和水生动物介绍。这些跨国培训带来了一系列国际执法行动,2018年至2012年期间,ASEAN-WEN共破获案件总数943起。同时,网络还涉及一些非传统利益相关方,如金融犯罪等。网络曾通过资金和电话线索破获重大跨境走私案件。 柬埔寨林业部门是一个专门负责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国家机关,同时也是柬埔寨境内的ASEAN-WEN联络点。根据柬埔寨农业林业和渔业部林业局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司副司长Hort Sothea先生的介绍,柬埔寨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以重点物种为依托,并根据涉案物种受威胁程度的不同,制定了三类林业违法行为。同时,柬埔寨还成立了“野生动植物救助机动队”和针对非法象牙贸易的跨机构专项小组,以更好地营救和打击境内野生动植物犯罪。 2004年5月30日,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缔约方。近年来,老挝出台了大量法律法规以预防、遏制和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其中包括:2016年实施的加强木材采伐、运输和商业活动管理的第15号总理令和2018年出台的加强禁止野生动植物管理和监察的第5号总理令等。 与柬埔寨一样,老挝也是ASEAN-WEN的成员国之一,并在联合执法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老挝农业林业部林业司陆地与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处副处长Keophouvong... Read More
GEI参与观中社举办的野生生物保护线上会议
6月13日,GEI海外投资、贸易与环境项目官员张经纬参加了由观中社(Young China Watchers)举办的关于中国野生生物贸易和农业转型的线上讨论会。会议由英国伦敦观中会主任Ankur Shah主持,其他参会人员还包括环境调查机构专家Aron White,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周晋峰博士。 此次讨论会之前,中国刚刚禁止了穿山甲鳞片作为中药材使用。当全球环保人士为此雀跃之际,此次的会议的专家们却指出,禁令的执行可能比想象中更加复杂。除此之外,会议还涉及一系列野生生物保护话题,包括最近中国正在修订的野生生物保护法和非法野生生物贸易问题。 此次讨论会之前,中国刚刚禁止了穿山甲鳞片作为中药材使用。当全球环保人士为此雀跃之际,此次的会议的专家们却指出,禁令的执行可能比想象中更加复杂。除此之外,会议还涉及一系列野生生物保护话题,包括最近中国正在修订的野生生物保护法和非法野生生物贸易问题。 周晋峰博士表达了他对穿山甲保护的担忧,认为当务之急是将其从中国药典中删除,否在穿山甲很有可能在五到十年内彻底灭绝。他同时认为,非法鸟类市场和电鱼等活动也是对野生生物的极大威胁,并提到电子商务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濒危野生生物制品的销售。周博士提到的与电子商务有关的两个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卖方平台的管理和约束,以及大量在线销售野生生物制品的商贩。尽管平台具有跟踪和关闭销售珍稀保护生物商家账户的能力,但他们并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此外周博士还补充说到,即使关闭了销售非法野生生物制品的账户,他们很容易通过其他途径开始再次售卖。 在讨论非法野生生物贸易之前,张经纬介绍了GEI以及我们在防止非法林业和非法木材贸易开展的工作。经纬表示,GEI开始关注野生生物贸易的原因是它已经成为了全球重点关注的问题,而中国则是非法野生生物制品的主要消费国。在讨论了中国采取的几种现有办法(例如减少需求、改进现有政策执行力以及强调国际合作)之后,经纬谈到了非法野生生物贸易在中国南部边境和东南亚地区的溢出效应。她提到在缅甸出售的商品,例如象牙、穿山甲鳞片和虎头颅骨等可以通过非法贩运进入中国的云南、广东等城市。 最后,经纬强调了中国和其他国家在野生生物贸易供应链上合作,野生生物保护认识的提高、海关官员执法以及双边协定等问题的重要性。她说,尽管这些工作在短期内很难看到直接影响,但为了实现未来的变革,它们仍然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GEI参加《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第18次缔约方大会
GEI代表作为观察员参加了CITES中缅非正式双边对话 图片:GEI 8月17日至22日,GEI海外投资、贸易与环境小组和执行主任金嘉满女士共同作为观察员参加了在瑞士日内瓦举办的第18届世界野生动物大会,简称CITIES-COP18。 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是政府间的多边条约,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野生动植物出门和进口的限制,确保野生动物和植物的国际交易行为不会危害到物种本身的延续。来自169个成员国政府的管理部门在不同的工作组和会外活动期间讨论出了107份工作文件和59份附录修正提案。 8月17日,来自中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管理局与GEI共同举办了“我们的共同责任和一致行动:从源头到目的地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链”边会。此次边会表明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打击国际野生动物贸易链的承诺和决心,并获得了来自其他国际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赞赏。 CITES通过设置受到灭绝威胁的物种的贸易配额或者禁令来规范野生动物贸易。它的三个附录涵盖了受不同程度保护的物种:附录I列出了CITES中最濒危的动物和植物,是完全禁止进行商业和国际贸易版的。而附录III中则是特定CITES成员国(缔约方)需要国际贸易管制的野生动物和植物物种清单。 下面是本次CITES大会上做出的部分重要决议。 关于动物 研究表明,在日本水獭咖啡馆越来越受欢迎的情况下,作为宠物的水獭数量激增。因此,小爪水獭和江獭将被列入附录I,受到最高等级的贸易保护措施。 在日本原宿,哈里动物园咖啡馆的水獭出来接客。 图片来源:Leighton Literature 尽管遭到津巴布韦的强烈反对,大会代表们还是通过了禁止将任何捕获的野生大象转移到动物园等圈养场所的决定。因为气候危机和非法捕猎和贸易,生活在喀麦隆、刚果民主共和国(DRC)、南苏丹、莫桑比克、乌干达、坦桑尼亚和卢旺达等19个国家的长颈鹿的9个亚种,历史上第一次被全部列入附录II。 在海洋保护的大趋势下,18种鲨鱼和鳐被添加到附录II,这意味着在没有证据证明捕捞不会损害其生存机会的前提下,这些生物将不能在进行贸易。这其中包括灰鲭鲨。它的鱼鳍和鱼肉常常被用来制作鱼翅汤,因此数量急剧减少。虽然包括中国和日本在内的40个国家投票反对该提案,但该修正案将加强对这些濒危海洋动物的保护。 在大西洋生活的灰鲭鲨。 图片来源:Matthew D Potenski, Associated Press 关于植物 红木:由于高端家具产业对红木的需求已经威胁到这些物种的生存,CITES在2017年限制了高档木材的跨境贸易。由于委员会决定解除乐器行业使用这些木材的限制,这条禁令在今年有所缓解。红木因为能发出特有的共鸣声,被大量使用于制造吉他、大提琴和单簧管等乐器。... Read More
中国象牙禁贸令,不是只有关门歇业这么简单
对全球各地关注大象保护的人们而言,2016年12月30日是个大日子,因为中国国务院发布了有关有序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通知{阅读我们以前的GEI见解了解相关细节}。 自觉地关闭境内合法象牙市场不仅显示了中国政府遏制盗猎保护非洲大象的决心,更展现了在大象保护上的国际领导地位。 国际间传来的掌声与欢呼仍在耳边回响之际,转眼已经到了3月。国家林业局于3月24日公告《分期分批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的定点加工单位和定点销售场所名录》,共计12个加工单位和55个销售场所将在三月底正式熄灯歇业。 一切似乎都按着国务院规定的节奏走着,顺利且美好。是如此吗?难道禁贸就只是让合法象牙加工厂和销售点关门大吉,非洲大象必然得救吗?其实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 其实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 歇业只不过是揭开了禁贸序幕 三月底停业的加工单位和销售场所在歇业后,首先要烦恼的是:该如何处理手中剩余的原料库存和没能来得及卖出的成品。 没能即时脱手的象牙在企业歇业后就失去了变现资格,不仅投入的成本不能回收,还可能导致资金周转不顺。企业没了钱又怎么谈转型、怎么谈安置下岗员工呢?同样的问题相信也会发生在今年年底歇业的合法企业身上。 这事比你想得复杂 那可怎么办?我们是该双手一摊说”你们就摸摸鼻子认栽吧!“话可不是这么说。这事要处理不好,中国象牙禁贸可就形同摆设。有那么严重?真的有… 如果相关的政府管理单位对于合法企业的库存变现、资金周转问题置之不理,也不打算回购原料和成品的方式给予企业经济上的补偿,企业为了求生存只好在歇业以后以不正当的方式将手上库存出售,使得合法库存流入黑市贩售。 中国境内的象牙黑市多是透过聊天室或熟人引荐等线上方式交易,相当隐密,执法难度倍增。若日后合法库存流入黑市使得非法交易更加热络,而执法单位却难以将这些不法份子绳之以法,禁贸令实施成效就相当令人忧心了。 除了黑市,这些合法象牙库存也可能透过借尸还魂的方式回到市场。现在市面上的牙雕制品除了现代象牙,还有一种就是猛犸象牙。单凭肉眼,没有经验的买家或是执法人员很难区分这二者有什么不同。这提供了有心人一个绝佳的管道在禁贸后将手上的合法库存脱手洗白。这种情况下,倒楣头大的依旧是我们辛苦的执法人员。 条条大路通罗马 如果相关的政府管理单位没有提供经济补偿的计划,又不希望合法库存流入黑市削弱政策执行成效,在年底全面禁贸实施前订立一系列库存核实、封存和稽查的相关办法并彻底执行,也不失为一个防患未然的方法。
亚非北美领导人曼谷召开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会议
曼谷,2014年10月23日–-本月21-23日,中国本土环保组织——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应邀作为非政府组织观察员出席了亚洲区域应对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项目在泰国曼谷国际执法学院举办的特别调查组会议。 会议旨在回顾和总结“眼镜蛇行动”二期的经验及不足,交流情报信息,并制订“眼镜蛇行动”三期的行动计划。 来自亚洲、非洲和北美洲国家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执法机构的代表,欧盟、国际刑警组织、国际海关组织、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秘书处、卢萨卡公约秘书处,以及东盟和南亚野生动物贸易执法网络等多边机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GEI还资助了四名非洲国家代表和缅甸代表参会。这是缅甸政府官员第一次参加“眼镜蛇行动”的相关会议,也标志着缅甸正式加入“眼镜蛇行动”成员国家的行列。“眼镜蛇行动”是由卢萨卡公约秘书处、中国、美国、南非、东盟野生动物执法网络和南亚野生动物执法网络共同牵头组织的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国际行动,在过去的两年中已经成功开展了两次执法行动。